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7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全班幼兒有37人,女有19人,其中1個幼兒是4歲半。由于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這就形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能力,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二、教材分析
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通過提供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系,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5~10加減法、計算十加幾和相應減法等數學基礎知識,認識立體圖形、認識幾時半、趣題生活中數學等。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區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數的意義及數字的相互聯系,并能準確的.進行數與計算(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并能準確計算(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能對周圍的事物生活中的數學有一定的認識了解。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
五、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游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創造和提供一定的條件幫助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能力。
六、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數與計算(1―12)周
1、單數、雙數
2、相等與不相等
3、認識加、減法
4、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5、認識11~20各數
6、計算十加幾和相應減法
7、認識比30大的數
第二單元認識立體圖形(13―14)周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2、認識圓柱體、球體
3、空間位置
第三單元認識幾時半(15)周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數學(16~17)周
1、蘋果少了嗎?
2、出口在哪?
3、數、擺、填
4、你能一筆畫出來嗎
5、給它幾個就同樣多?
6、每個蘑茹房里住幾只?
7、哪個數與眾不同?
8、多在哪了?
全面復習(18―20)周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按數群計數,5的組成,6和7的組成,5的加減,6的加減,數的記錄,制作統計表,單數和雙數,7的加減。8的組成和加減,測量,9的組成和加減,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球體和圓柱體。二等分和四等分,10的組成和加減、認識時鐘、認識人民幣等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文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實際學習內容,加減法的.處理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
但教材并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加減法學習混合,算法多樣。空間與圖形包括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形狀、大小。分類與統計都重視對過程的經歷。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10以內數的意義,會認、會讀寫0―10的數。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經歷比大小、高矮、輕重、長短的過程。體驗“比”的方法。
2、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感受日常生活與其的密切聯系。
3、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整時、半時、記時方法,體驗時間的長短。
4、認識物體的位置、順序、大小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學會簡單分類、統計,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數學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潛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在過去的半年里,通過老師耐心細致的教學和輔導,大多數孩子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開展數學活動,基本掌握了對數字的理解,并能準確的進行加減運算,能看圖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數學活動有了必須的興趣愛好,這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將學習按數群記數和數的分類統計,它不僅僅能引導幼兒將數字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更能提高幼兒對數的敏感性和計算潛力。
2、教幼兒學習簡單的'測量方法,并認識時鐘和日歷等生活常用數學知識。
3、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將體和形、數結合起來認識并引導兒童認識三者之間的聯系,通過實物展示和提問、講解等方法充分激發兒童的想象活動。
4、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和實際的生活需要來展開教學,。
5、繼續學習數的組成,5到10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四、教學目的要求
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區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關聯系,通過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數的好處及數字的相互關系,并能準確的進行加減運算。
五、教學的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好處并能準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必須的空間想象潛力。
3、對生活中的物體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潛力。
六、教學措施
教學活動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游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創造和帶給必須的條件幫忙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潛力。
七、教學安排
第一、二周:按群數計算、復習3和4的組成與加減法
第三周:學習5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第四周:學習6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第五周:數的記錄和統計,單雙數的認識
第六周:學習7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第七周:學習8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第八周:測量、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
第九周:學習9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第十周:認識球體和圓柱體、變與不變
第十一周:二等分和四等分、復習8和9的組成和加減第十二周:學習10的組成和加減
第十三周:認識時鐘、認識日歷
第十四周:復習分類、復習排序和序數
第十五周:復習形體、區分形體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數學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作為一名新的幼兒教師,孩子們的情況還不太了解。不過在近兩周的觀察下發現學前班的孩子們都非常聰明。大多數孩子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開展數學活動,基本掌握了對數字的理解,并能準確的進行加減運算。對數學活動有了一定的興趣愛好,這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學前班是幼兒升入小學的過渡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根據時代以及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孩子們的反應能力和學習程度有一定的差異。數學是一門提高幼兒智力反應能力的一門課程,針對幼兒個體和全面素質的要求,教師會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兒。
"
3、比較大小
第十三周1、比較的可逆性和相對性
2、比較的傳遞性
3、10的分解組合(一)
第十四周1、10的分解組合(二)
2、10的加減法(一)
3、10的加減法(二)
第十五周1、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2、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一)
3、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二)
第十六周1、10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10以內的減法應用題
3、看圖編應用題
第十七周1、根據算式編應用題
2、哪是它們的家
3、鞏固復習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12-10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03-28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06-24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08-02
幼兒園學前班春季數學教學計劃11-10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6-11
有關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08-03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通用09-19
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09-25
學前班數學的教學計劃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