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 篇1
一、師生情況
本屆生物班學生的整體情況是:許多學生基礎不好,學習習慣差,學習缺乏計劃性、主動性和系統性。由于只有一個生物班,所以沒有更多的教師參與生物備考活動。
二、復習階段劃分及主要任務
1。整體劃分為二個階段:
階段一: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時間安排:20xx。9————20xx。10
復習方式:以教師講授和學生閱讀為主,章節練習為輔。
能力培養:以識記和理解為主。
復習重點:按章節理清知識點,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配合經典例題,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延伸。
2。階段二:專題復習,培養生物學科內綜合能力
時間安排:20xx。11————20xx。12
復習方式:專題復習,解題方法指導,綜合訓練
能力培養:以提高對各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
復習重點:以綜合訓練為主。
三、關于階段一、二的復習說明:
(一)關于階段一的復習:
階段一的復習是備考的基礎,是以后各階段的基石,本人將采取復習重心下移,緊扣知識點,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針對性復習,實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查漏補缺。對學生進行分類,采取分類指導,分層要求,力爭優生有事可做,差生有較大輻度的提升。
(二)關于階段二的復習:
階段二屬于專題訓練。專題訓練包括:
1。知識體系專題,包括:
(1)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
(3)生命的自我復制和進化系統;
(4)生物與環境系統。
2。實驗專題,包括:
(1)驗證性實驗。要求: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和總結。
(2)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3)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
(4)對實驗中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3。題型專題,包括:
(1)坐標曲線題的解題能力培養;
(2)圖形圖表題的解題能力培養;
(3)遺傳系譜圖鑒別及概率計算能力的培養;
4。熱點專題,包括:
(1)生態與環境熱點(人口資源、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環境保護等)
(2)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基因工程、克隆、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等)
(3)工農業生產,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癥、艾滋病、瘋牛病、SRARS、流感等)
(4)國際國內大事(西部大開發、綠色奧運、貧鈾彈、反恐斗爭等)
專題復習的原則:以知識體系專題復習為主,帶動其他專題的復習,重視實驗的復習。
在最后沖 刺階段留一些時間進行熱點問題和題型分類的復習,以提高應試能力。
四、復習備考中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課本知識的復習。要認真閱讀課本,對課本知識融會貫通;不搞“重做題、輕課本”的舍本求末之舉;對各章節中易混淆或有聯系的知識點要進行分類、比較和歸納;
2。重視中檔題的訓練。中檔題是指涉及知識點在4—5個,拐彎在3—4個的題。這類題即考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查學生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
3。重視知識的系統總結和歸納。不搞題海戰術,與其盲目地做100道題,不如仔細回味10道題,做完每一道題應要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再談多做題的事。
4。要講究復習效率,要對復習進行科學的安排。
(1)要保證固定的活動和娛樂時間。尤其要保證課間10分鐘的充分休息。娛樂和活動是手段,目的是讓大腦“輕裝上陣”;
(2)要科學安排復習時間。復習要有計劃,計劃要做到文理搭配,計劃一旦制定,要嚴格執行,要根據復習效果及時對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
5。做好心態調整。高考成績的決定因素有二:一是實力,二是心態。因此,在復習中要保持飽滿的情緒,對外界干擾要有“免疫力”,以保證在考試兩天內充分發揮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 篇2
一、模塊特點
《穩態與環境》是高中生物課程的三個必修模塊之一,它包括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植物的激素調節,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領域。
二、知識教育方面
側重于使學生在個體和群體水平認識生命系統內部的調節機制以及與環境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穩態、調節和環境等生物學核心概念,并圍繞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三、能力培養方面
課程標準確定的能力目標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尤其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領悟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教材如“評述植物激素的應用價值”、“探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等,使學生關注生
物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關系;利用“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優越的意識”讓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
五、教育教學方法
加強教法、學法研究,強化科學方法教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途徑,加強STS教育思想的滲透,重視與生活經驗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驅動知識的建構,加強探究性學習的培養。
六、教師能力的提升方面
重視備課組教師的集體備課、聽課等交流活動;盡量爭取機會到外校進行學習交流;訂閱生物科有關書刊資料,留意網上關于生物科的進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注:教學進度按備課組計劃執行。
七、教 學進度及教學內容(每周上課時間4節,晚自習2節)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 篇3
一、 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
為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在開課之前教師應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確定選擇的實驗、每個實驗要用到的相關儀器、實驗材料、藥品,哪些需要提前購買或準備、需要多少課時、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中完成、具體的方法步驟、學生之間何時交流、怎么評價實驗效果等。為確保計劃的可行性,這些難度較高的實驗,教師最好提前進行預實驗把握時間。
二、 深入研究教材
各個課題中,課題背景闡明了生物技術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基礎知識介紹了基本方法與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學生從哪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實驗設計提供了試驗流程示意圖和參考資料,操作提示則從操作層面給出了指導性建議。由于這部分內容為新加內容,教師在進行每個課題的研究時,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甚至進行預實驗。然后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明確知識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設計實驗方案,動手探究,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掌握生物技術,形成實踐能力。
三、觀看視頻、錄像,用“講授—演示”法進行教學
“講授—演示”給了我們很好的策略,教師可以播放視頻、錄像、動畫,甚至可以親自在課堂上做實驗演示給同學們看。這樣學生也有收獲,配合講授,學生就能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實驗活動小組
本模塊對學生的要求是在自學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并完成實驗,然后搜集和整理資料,寫出報告,進行口頭交流,相互討論。為落實好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三維目標,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組進行分組。這樣既在活動中實現智慧共享,提供創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時相互激勵,還能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 適當利用學生社區、家庭中的課程資源
從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利用社區和家庭的課程資源。比如到制作果醬的車間去參觀,豆瓣醬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難問題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答案,可以尋求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在具體的活動中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加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
六、 設計好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不僅能了解課題活動效果,還能發現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心理上的變化。在這種難度較大、歷時較長、自由度較高的教學活動中,最后的實驗評價能起到激發學生成功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效果。可以利用檢核表評價操作行為、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用這些輔助手段保證本模塊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保證達成教學目標。
實驗進度及安排:
周次、內容、節數、備注:
1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1 分組
2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 演示
3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1 分組
6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1 演示
7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1 演示
12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 演示
13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演示 17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1 演示
17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1 演示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高中生物必修1模塊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部分是個重點內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節提到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以后學到載體蛋白、酶等知識都與蛋白質緊密相關。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學好這部分內容對學生從分子水平理解細胞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舉足輕重,同時也為學好必修2基因表達部分打基礎。蛋白質這一節內容分為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三部分。我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成這一節,其中第一課時完成氨基酸的結構及其種類以及氨基酸的結合方式的教學,第二課時完成剩下內容的教學同時通過練習加強鞏固。本教學設計是針對第一課時來進行的。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子目標來完成。
1、知識目標:(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及氨基酸的結合方式。
2、能力目標:(1)通過氨基酸結構通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2)通過探討氨基酸的縮合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氨基酸結構比拼活動,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以及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的結合方式;
四、學情分析及教法設計
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學生。他們學習化學才一年多的時間,有機化學的知識比較膚淺,沒有看過比較復雜的化學結構式、化學鍵,也沒有學過有機物反應的過程,因此對本節課重點內容難以把握,給課堂教學帶來比較大的障礙。本節內容如果按教材的編排,直接讓學生觀察氨基酸的結構,然后歸納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陌生的化學結構式讓學生很難領悟,更談不上
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習主體(學生)和客體(學習內容)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要么通過同化作用,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要么通過順應作用,改組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把新知識包容進去。它并非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自主的、自動的建構過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乙酸、氨氣等化合物,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基礎。因此,對本節教材的教學采用問題引探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并采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本課設計情景讓學生回顧學過的化學
知識,然后改組原有的知識結構,納入新知識,最后分析、總結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然后介紹氨基酸種類,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蛋白質食品的正確選擇上,聯系到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組成,過渡到氨基酸的結合方式的學習。這里并沒有按照教材通過看圖來引出氨基酸的縮合方式,而是通過上述來實現知識點的過渡。把這幅圖放在下一課時講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多樣性時才一起講解。
五、教學過程設計
氨基酸結構及結合方式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積極思維
看圖激趣創設情景
變構感悟尋求思路
溫故知新探究發現
靈活運用深入探究
變式演練激勵創新
整理知識構建網絡
自我小結融入體系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 篇5
一、師生情況。
本屆生物班學生的整體情況是:許多學生基礎不好,學習習慣差,學習缺乏計劃性、主動性和系統性。由于只有一個生物班,所以沒有更多的教師參與生物備考活動。
二、復習階段劃分及主要任務。
整體劃分為二個階段:
(一)階段一: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1、時間安排: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2、復習方式:以教師講授和學生閱讀為主,章節練習為輔。
3、能力培養:以識記和理解為主。
4、復習重點:按章節理清知識點,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配合經典例題,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延伸。
(二)階段二:專題復習,培養生物學科內綜合能力
1、時間安排: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2、復習方式:專題復習,解題方法指導,綜合訓練
3、能力培養:以提高對各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
4、復習重點:以綜合訓練為主。
三、關于階段一、二的復習說明:
(一)關于階段一的復習:
階段一的復習是備考的基礎,是以后各階段的基石,本人將采取復習重心下移,緊扣知識點,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針對性復習,實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查漏補缺。對學生進行分類,采取分類指導,分層要求,力爭優生有事可做,差生有較大輻度的提升。
(二)關于階段二的復習:
階段二屬于專題訓練。專題訓練包括:
1、知識體系專題,包括:
(1)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
(3)生命的自我復制和進化系統;
(4)生物與環境系統。
2、實驗專題,包括:
(1)驗證性實驗。要求: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和總結。
(2)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3)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
(4)對實驗中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3、題型專題,包括:
(1)坐標曲線題的解題能力培養;
(2)圖形圖表題的解題能力培養;
(3)遺傳系譜圖鑒別及概率計算能力的培養;
4、熱點專題,包括:
(1)生態與環境熱點(人口資源、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環境保護等)
(2)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基因工程、克隆、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等)
(3)工農業生產,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癥、艾滋病、瘋牛病、SRARS、流感等)
(4)國際國內大事(西部大開發、綠色奧運、貧鈾彈、反恐斗爭等)
專題復習的原則:以知識體系專題復習為主,帶動其他專題的復習,重視實驗的復習。
在最后沖 刺階段留一些時間進行熱點問題和題型分類的復習,以提高應試能力。
四、復習備考中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課本知識的復習。要認真閱讀課本,對課本知識融會貫通;不搞“重做題、輕課本”的舍本求末之舉;對各章節中易混淆或有聯系的知識點要進行分類、比較和歸納;
2、重視中檔題的訓練。中檔題是指涉及知識點在4——5個,拐彎在3——4個的題。這類題即考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查學生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
3、重視知識的系統總結和歸納。不搞題海戰術,與其盲目地做100道題,不如仔細回味10道題,做完每一道題應要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再談多做題的事。
4、要講究復習效率,要對復習進行科學的安排。
(1)要保證固定的活動和娛樂時間。尤其要保證課間10分鐘的充分休息。娛樂和活動是手段,目的是讓大腦“輕裝上陣”;
(2)要科學安排復習時間。復習要有計劃,計劃要做到文理搭配,計劃一旦制定,要嚴格執行,要根據復習效果及時對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
5、做好心態調整。高考成績的決定因素有二:一是實力,二是心態。因此,在復習中要保持飽滿的情緒,對外界干擾要有“免疫力”,以保證在考試兩天內充分發揮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計劃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7篇02-25
歷史教學計劃(合集15篇)02-10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02-23
【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合集五篇02-20
【推薦】教學計劃范文合集八篇02-06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合集15篇)02-24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02-23
高中生物經典課件(5篇)02-15
高中生物學習好方法08-31
高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模板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