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

時間:2021-04-16 20:45:11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音樂教學計劃3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計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音樂教學計劃3篇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著重培養學生在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選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二、教學任務:

  1、學會課本上的八首歌曲,通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學會如下讀譜知識:弱起小節、速度記號、跨小節的切分音。

  3、認真完成課后的綜合訓練,通過練習逐漸提高學生的創作旋律、填寫旋律的能力,并逐漸學會辨別三和弦的和諧與否。

  4、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在上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要介紹世界著名音樂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跡,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三、學情分析:

  1、四年級之前的歌曲都是單聲部歌曲,八冊出現了三首二聲部歌曲,唱二聲部歌曲比較困難,兩個聲部分別唱效果都不錯,而合在一起難協調統一,因此,要加強練習。

  2、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每班還有四五個音樂上的后進生—五音不全者,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盡快地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地唱起來,盡快脫掉“樂盲”的帽子。

  3、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4、創作旋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多鼓勵、多表揚,對學生的作品多看優點,少說缺點,更不要批評,先讓學生敢想敢寫,再講述一些創作方法和發展旋律的方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軌道。

  四、工作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是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學而不厭。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孩子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孩子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到五年級十七個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執教的十七個班級學生音樂水平這學期明顯好轉,我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全面提高孩子素質,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五、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六、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孩子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孩子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內容。

  能力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樂技巧,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欣賞,了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

  4、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學習表達不同音情感的樂曲。

  情意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本冊教材內容有:歌曲八首,選用歌曲二首,每課還包括“唱”、“認”、“做”、“聽”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視譜等,其要求如下:唱: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學習用輕柔或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認:認識全音符,斷音記號。做:按照老師的要求做題目,比如:聽音選擇,合唱練習,用直線樂句合唱練習,選擇結束音。聽:欣賞歌曲,簡單介紹人聲分類常識幾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器樂:學習表達不同音樂風格,不同音樂情感的樂曲,提高演奏能力。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題目,欣賞。教學難點:感受各種拍子的特點,欣賞能力,審美情操的培養。

  三、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并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本學期準備成立幾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合唱等。

  8、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

  (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

  9、方法:示范: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

  四、教學進度:

  略

【【精選】小學音樂教學計劃3篇】相關文章:

小學學期音樂教學計劃03-22

小學音樂網課教學計劃04-02

小學學期的音樂教學計劃03-22

小學音樂網課線上教學計劃(精選7篇)04-11

音樂教學計劃總結03-12

《草原上》小學音樂說課稿【精選】03-25

《祖國印象》小學音樂說課稿【精選】03-24

關于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計劃實用范文3篇03-30

關于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計劃優秀范文3篇03-30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