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范文(通用5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 1
本學期計算機教研組教學工作在保持與上學期工作的銜接的基礎上,參照教導處的工作計劃以及本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好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就業導向,以面向社會、面向計算機專業,培養實用型初、中級技術工作人員為目標,以強化學生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宗旨,對計算機專業進行行業市場調查,使教學與社會崗位具有更強的銜接性,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使計算機專業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基本思路
根據組內每位成員自我發展需求擬定發展計劃并做好階段性記錄,提升本組教師的專業素質,與行業接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訓練,讓學生從理論課中再次進行解放,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對于所有實踐課程,從難度與深度上進行重新定義,重新擬定更加符合學生動手訓練的科目,突出本專業特點。
三、主要工作
1、對計算機信息學技術,該課程作為文化課來說,完成與各專業的整合,體現計算機作為工具的作用,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形成對各專業學生不同且具有各專業特色的學生評價體系。
2、形成具有本組特色的專業考核體系,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
3、形成一個有規律、有效的技能訓練團隊。組織一次計算機技能大賽,在以前計算機專業技能競賽的'基礎上,形成每學期進行一次,每項得獎學生作為市級競賽的后備力量,通過這種技能訓練形式,可以形成以點帶面的模式,在學生走向社會之后,可以有較強的專業動手能力,通過部分學生的能力展示,使社會對本校本專業認識有所提升,形成較好的出口。
4、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功能,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健全學生的網絡道德。
5、完善機房管理制度,完善機房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使用制度,合理、有效利用機房資源,形成有規律性機房管理。
6、認真完成各級部門的各項工作,以及與其他處室的協作工作。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 2
本學期我任教11級護理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這是一學期的教學課程,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將教學計劃安排如下:
一、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基礎技能操作課程。 在本學期中主要任務是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熟練的漢字輸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重點掌握Word文字處理軟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電子表格軟件的應用以及PowerPoint基礎入門操作和簡單的網絡應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
2、能滿足基本打字要求;
3、了解計算機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初識計算機基礎應用技術;
二、教學方法
1、講授、演示、實踐;
2、教學與實踐同步,即時反饋課堂信息;
3、加強技能操作訓練;
4、每節做小結,每結束一章要做總結并布置上機綜合實訓操作練習。
三、教學安排及教學考核方法:
本學期教學計劃安排15周,約計授課90學時。其中課堂講授40學時,實踐50學時。 期末以上機實踐操作為主要技能考察,占該課程的70%,平時作業和上機操作占該課程的30%。學生期末總成績=期末成績+平時成績。
四、教學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內容:
1、計算機的發展和系統組成
2、漢字輸入法
3、數制和字符編碼
4、多媒體初步技術
5、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教學要求:
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應用和特點。
2、掌握數制及其轉換,掌握計算機的數據單位,了解計算機的編碼。
3、掌握計算機的系統組成,了解計算機硬件系統的'作用,了解計算機軟件系統的作用。
4、了解多媒體的基本概念、多媒體計算機的組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5、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點、分類、防治,了解殺毒的常用軟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統
教學內容:
1、認識操作系統
2、Windows窗口組成及基本操作
3、文件管理
4、文件與文件夾基本操作
5、Windows控制面板
6、Windows程序和附件
教學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文件和文件夾的復制、移動、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
3、了解計算器、記事本、畫圖和多媒體應用程序
4、 掌握Windows系統中的屏幕顯示設置、日期和時間的設置、打印機的設置
第三章 Word文字處理
教學內容:
Word認識窗口界面
設置Word文檔基本格式及編輯長文檔
Word表格處理
4、美化文檔及圖形處理
教學要求:
1、了解 Word基礎知識;
2、熟練掌握 Word 文檔基本操作、編輯、格式化。
3、能熟練地應用 Word的表格功能進行表格的創建、編輯、調整、修飾、計算和排版。
4、能熟練地應用 Word圖形功能,進行圖形的插入和繪制,能熟練地插入藝術字。
5、能掌握 Word其它功能,如插入藝術字、頁面設置、打印文檔、使用公式編輯器
第四章 Excel電子表格
教學內容:
Excel的基本操作
編輯數據
格式化數據
格式化表格
數據計算
數據處理
創建數據圖表
教學要求:
1、熟練掌握 Excel的基本操作。
2、學會建立與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方法。
3、能對工作表進行簡單編輯、格式化。
4、能用Excel的公式與函數進行常用的運算。
5、了解數據庫管理方法。
6、學會創建和編輯表格。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 3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的面向中職學生計算機學習的一本教材,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它。要求職業院校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使學生在信息時代掌握快速獲得和處理信息的手段。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提高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熟練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二、課程的目標和要求
本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并懂得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使用和計算機網絡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識,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和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每章都附有習題。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具備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計算機基礎知識
1、教學內容:
(1)計算機的發展及應用
(2)計算機數據的表示形式
(3)數制與數制轉換
(4)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5)微型計算機系統
(6)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特點、分類及應用、計算機數制與數制轉換
(2)熟悉計算機的數據表示形式、多媒體的基本知識及多媒體計算機的重要部件
(3)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指標及主要部件
(4)掌握計算機鍵盤使用,熟練掌握文字的輸入
(二)、Windows操作系統
1、教學內容:
(1)了解Windows XP的功能和運行環境
(2)熟練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能利用資源管理器對文件進行管理
(4)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5)了解Windows XP的附件功能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學會Windows XP的啟動與退出、用戶切換和注銷
(2)學會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3)Windows XP的桌面系統構成和“開始”菜單的使用
(4)文件與文件夾的概念、復制和移動、創建和刪除、重命名、查找、屬性設置
(5)快捷方式的創建和使用
(6)通過控制面板設置系統環境、學會對磁盤進行文件管理
(三)Word2003的使用
1、教學內容:
(1)學習Word概述、Word2003的基本操作
(2)Word的基本排版技術
(3)Word的高級排版技術
(4)Word的圖形功能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學習Word窗口界面組成、視圖模式及文檔的創建、打開和保存
(2)文本的輸入、選定、刪除和修改、復制和移動、查找與替換
(3)字符和段落格式設置、格式的復制
(4)紙張大小、頁邊距、頁眉和頁腳、分欄、頁面等頁面設置和打印
(5)圖片的插入和編輯、自繪圖形、藝術字、公式的插入
(6)表格的制作和編輯
(四)Excel 2003的使用
1、教學內容:
(1)Excel概述、建立和編輯工作表
(2)公式和函數、工作表的格式化、數據管理
(3)圖表和打印工作表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學會Excel工作簿的創建、保存及打開
(2)Excel工作表的選定、重命名、插入、刪除、移動和復制
(3)Excel工作表內容的建立與編輯,工作表的格式化
(4)公式及函數的使用
(5)Excel工作表中數據的管理,圖表的建立
(五)PowerPoint 2003的使用
1、教學內容
(1)PowerPoint概述及演示文稿的設計
(2)播放演示文稿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演示文稿的.創建、演示文稿內容的添加和編輯
(2)演示文稿的版面設計和動畫設計
(3)演示文稿的放映
(六)計算機網絡與安全
1、教學內容
(1)了解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結構和發展史
(2)了解互聯網的網絡協議、IP地址的分類和域名
(3)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電子郵件管理
(4)了解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2、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分類和組成
(2)互聯網的基本功能、TCP/IP協議、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IE的使用、電子郵件的管理
(4)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七)課程考核方式
本課程采用理解性和操作性考核方式
(八)學習建議
1、能力的培養:通過本書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
考試的能力。
2、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的學習,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要盡量多地參加實踐活動,增強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
(九)課程學時分配(75學時)
計算機基礎知識 (20學時)
Windows XP操作系統 (10學時)
Word 2003的使用 (10學時)
Excel2003的使用 (10學時)
PowerPoint 2003的使用 (10學時)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 4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是確保學生有效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指導方案。以下是一個基于當前教育理念和計算機學科發展趨勢的教學計劃示例: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相關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計算機學科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對于低年級學生,他們可能對計算機充滿好奇,但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興趣的培養。
對于高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可以更加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操作系統等。
學會使用常用的辦公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了解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包括網絡協議、網絡安全等。
掌握編程基礎知識,如編程語言、算法和數據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踐操作和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愛。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的社會影響,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四、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如下:
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硬件組成、軟件分類、操作系統功能等。
辦公軟件應用: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處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包括網絡協議、網絡安全、網絡應用等。
編程基礎知識:包括編程語言選擇(如Python、Java等)、算法和數據結構基礎、程序設計與調試等。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
實踐操作法:通過上機實踐和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信息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討論、協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
六、教學評價與考核
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操作等,占總成績的40%。
期末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兩部分,占總成績的60%。其中,理論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考試則通過項目實踐或上機操作來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七、教學進度安排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制定詳細的教學進度安排,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八、教學資源與支持
教材與教輔資料:選用適合學生實際水平和教學目標的教材和教輔資料。
上機實踐環境:提供充足的計算機設備和網絡資源供學生實踐操作和學習使用。
教師團隊:組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專業素養的教師團隊來實施教學計劃。
綜上所述,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確保學生有效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 5
一、 課程目標
本教學計劃旨在幫助學生:
掌握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數據庫、算法和數據結構等。
培養計算思維:學會用計算機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抽象、分解、模式識別、算法設計等。
提升編程能力:掌握至少一門編程語言,并能夠運用編程解決實際問題。
了解計算機科學前沿: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并思考其對社會的影響。
培養信息素養:具備獲取、評估、利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并遵守信息倫理道德。
二、 課程內容
本教學計劃將涵蓋以下主題:
1. 計算機科學基礎 (20%)
計算機硬件組成和工作原理
操作系統和軟件應用
計算機網絡和互聯網
數據庫基礎和數據管理
2. 編程語言和算法 (40%)
選擇一門適合初學者的`編程語言,例如 Python、Java 或 C++
變量、數據類型、運算符、控制流程、函數等編程基礎
常用算法和數據結構,例如排序、搜索、鏈表、棧、隊列等
面向對象編程基礎
3. 計算機科學應用 (20%)
網頁設計和開發
數據庫應用開發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基礎
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4. 信息素養和社會影響 (20%)
信息檢索和評估
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計算機倫理和社會責任
計算機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三、 教學方法
本課程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項目式學習:學生將通過完成實際項目來學習和應用計算機科學知識。
合作學習:學生將分組合作,共同完成項目和解決問題。
翻轉課堂:學生將在課前觀看視頻講座和閱讀材料,課堂時間將用于討論、練習和項目指導。
在線學習平臺: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學習資源、作業提交和在線測試等功能。
四、 評估方式
學生成績將由以下部分組成:
平時作業 (30%):包括編程練習、項目報告、課堂參與等。
期中考試 (20%):測試學生對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和編程技能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試 (30%):綜合測試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項目展示 (20%):學生將展示其完成的計算機科學項目,并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提問。
五、 教學資源
教材: 選擇一本適合學生水平的計算機科學教材。
在線學習平臺: 例如 Moodle、Canvas 等。
編程工具: 例如 Python IDLE、Java Eclipse、C++ Visual Studio 等。
其他資源: 例如在線編程練習網站、計算機科學競賽網站等。
六、 教學進度安排
略
七、 備注
本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計算機科學競賽和項目實踐,提升其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
八、 預期成果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能夠:
掌握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和編程技能。
運用計算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
了解計算機科學前沿技術及其社會影響。
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和計算機倫理道德。
【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學科教學計劃08-22
學科教學計劃07-27
美術學科的教學計劃09-17
音樂學科教學計劃07-05
小學科學的教學計劃11-27
數學學科的教學計劃07-25
學科教學計劃范文07-25
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計劃07-05
音樂學科的教學計劃范文08-26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