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范文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本學期共有同學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同學思維活躍,集體觀念強,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有愛心,敢于表示自我,個性好強,但不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善于反省自身,愛模仿電視明星,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出現錯誤。
二,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和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規范的要求。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依據兒童特定發展階段的認識方式和特征,采用與相適應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同學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創設具體途徑,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戰略。《品德與社會》教科書采用的是"主題構建"方式。采取的是講故事的形式,通過講故事完成《課程規范》中的教學內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圍繞兒童生活,符合兒童情趣。
2、注重已有經驗,貼近實際生活 。
3、強調體驗參與,引導學習活動
4、體現綜合主題,規格合理適度。
5、單元組織教材,突出同學主體
四,教學目標:
引導同學體會生命中的"愛"——家人的愛,社會的愛,認識人類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體會自身生命的可貴,學會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引導同學在體驗,觀察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知道各種規則既制約著我們的'行動,又保證了我們的權益。
了解國家所蒙受的羞恥,激發青少年的憂患意識,激勵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通過生動的事例,協助同學懂得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培養同學的人文精神。
讓同學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系極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開放的世界充溢機遇和挑戰。
五,教學措施:
必需注重與同學和社會的聯系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同學,以所有同學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規范中強調"必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著教材的使用必需與同學和社會聯系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范例"。
2、教材的出現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必需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同學一起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同學和社會的聯系。
必需注重同學的實踐
實踐是小朋友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需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籠統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同學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
六,同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并養成習慣。
2,培養濃厚的朗讀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專心聽他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考慮,做好筆記的習慣。
6,培養課后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7,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七,潛能生輔導:
1,對毛俊杰等喜歡打鬧的同學,引導其明白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引導計智慧等不愛科學的女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
3,用"學校里的紅綠燈"教育常犯紀律的張浩然等,使其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八,教學業務研修:
積極參與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與評課;投身課題研究,不時提高業務水平;輔導同學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活動。
九,教學活動布置:
第一單元:愛美麗的生命 3課 10~14課時
第二單元:規矩與方圓 3課 7~9課時
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 4課 8~12課時
第四單元:科技發明新生活 4課 7~9課時
第五單元:商品帶你看世界 4課 9~12課時
總計: 41—— 56課時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6-10
《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03-26
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6-10
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05-23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07-08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2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2-19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01-15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01-09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