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范例
導語: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范例。歡迎閱讀!
篇一、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范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5個班,共有學生300多人。我擔任五年級1、2、3、4班的音樂教學工作,男女生基本各占一半,通過四年多的學習,學生對簡單的音樂知識及唱歌方法,律動都有所了解,會跟著音樂做簡單的動作。音樂這一門課,學生是比較喜歡的,都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去學、去唱、去跳,能主動的配合教師教學。今年五年級教材調整為20xx教育部審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所以,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并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由以前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改變為由教育部20xx審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共有六個單元;第一單元:北國之聲,有唱歌《美麗的家鄉》、《長城放鴿》、《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欣賞《馴鹿》、《冬獵》、《鴻雁》;第二單元:五十六色花,有唱歌《吹起羌笛跳鍋莊》、《阿嘍嘍》,欣賞《瑤族舞曲》、《木鼓歌》、《錦雞出山》;第三單元:唱大戲,有欣賞《花木蘭》、《故鄉是北京》,唱歌《看大戲》、《西湖美》;第四單元:影視音樂,有欣賞《映山紅》、《迎春》、《紙風車》、《風》,唱歌《讓我們蕩起雙槳》、《送別》;第五單元:古韻新聲,有欣賞《梅花三弄》、《漁舟唱晚》,唱歌《梅花》、《靜夜思》及音樂知識:常用的表情術語;第六單元:小小音樂劇,有活動《東郭先生和狼》。
三、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a) 激發和陪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b)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2、了解中外優秀做曲家,并初步接觸國外的優秀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這學期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對國外優秀作曲家的認識,以及對國外優秀音樂作品的學習。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本冊教材包含有唱歌、欣賞、編創、演奏,較之前版本的教材新加入了音樂知識版塊,各部分內容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五年級學生應該用正確的唱歌姿勢,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學習自然地呼吸,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確,能有表情的唱歌,能隨教師的要求整齊的開始和結束;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的情緒。
五、教學措施:
1、在唱歌方面,讓學生掌握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掌握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加強聲音的連慣流暢、咬字準確、吐字清楚;掌握用力度、速度的變化方法表現歌曲的感情。
2、欣賞方面,欣賞器樂曲,結合音樂欣賞,認識外國優秀作曲家;欣賞國外優秀樂曲。養成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感受外國樂曲所表現的感情,培養音樂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六、預期目標:
知識目標: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能力目標: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能夠說出著名的幾個外國作曲家的姓名、國籍及其主要作品。
情感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篇二、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范例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為七個單元:《春景》、《歡樂的村寨》、《飛翔的夢》、《你好!大自然》、《京韻》、《百花園》、《愛滿人間》,包括了人文、地理、風景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冊歌曲難度、篇幅相對加大,歌曲內容較廣,學生能充分感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風格,增強了審美體驗。
第一課《朝夕》由歌曲《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器樂曲《致春天》、《春到沂河》四首作品組成,通過聆聽,體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情緒,感受人們對春天的期盼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歌曲的學唱,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中,豐富情感體驗,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第二課《歡樂的村寨》由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打起手鼓唱起歌》和歌曲《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四首作品組成。主要讓學生繼續感受、體驗和了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各具特色且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及民族風情,是以往學習“幸福的歌”“美麗家園”“新疆好”以及“草原等主題的延續”。
第三課《飛翔的夢》由歌曲《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和聆聽曲《飛越彩虹》、《飛翔的女武神》四首作品組成,目的是通過充滿夢幻意境和夢想色彩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演唱、聆聽和編創活動中,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第四課《你好!大自然》選編了歌曲《田野在召喚》和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溪邊景色》,讓學生在學唱與聆聽中感受音樂兩種不一樣的田園景色;而《鈴兒響叮當》《鈴兒響丁當的變遷》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則讓學生領略到冬季雪地上的狂歡情景。合唱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的選編,讓學生在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鈴兒響叮當》,體驗歌曲尾聲三聲部的合唱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以此旋律為主題的多風格變化,加深對高水平的合唱藝術感受。四首作品都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
第五課《京韻》安排了四首作品,現代京劇唱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及京韻濃郁的笛子與樂隊演奏的《京調》、學唱歌曲《我是中國人》和《京調》。通過聆聽與學唱、編創與活動等學習方式,來感受和體驗京劇的韻味,培養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同時也體現“課標”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
第六課《百花園》內容有歌曲《采花》、《編花籃》和聆聽曲《花之歌》、《對花》四首作品,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香、花語”,體驗音樂中描繪大自然百花之美的`奇妙,體現“音樂與自然”“音樂與生活”的人文內涵。
第七課《愛滿人間》通過聆聽、演唱、編創、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與體驗音樂作品所表達出的人間的“愛”,培養學生樂于奉獻、互助互愛、和平共處的道德情操。本課內容包括演唱歌曲《愛的人間》《地球是個美麗的圓》和聆聽曲《愛的奉獻》《大愛無疆》。
二、教學目標:
1、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2、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法、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的參與演唱,能對指揮動作做出恰當反應。
3、能利用音樂材料,獨立編創2——4小節的節奏或旋律。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培養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呼吸,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學難點:一是在歌唱實踐中掌握、鞏固所學知識,二是感受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體驗。
四、教學措施:
1、本學期,依舊擔任五年級1——4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學生本身已經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將繼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2、引導學生能運用音色、力度等要素的變化,積極、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唱好歌曲的同時,繼續關注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3、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運用對比、反復等方式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帶來的不同體驗。
4、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得到伸展及拓寬,從而讓他們更好的感受音樂,提高學習興趣。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 教 學 內 容 |
第一周 | 1、聆聽《致春天》 2、聆聽《春到沂河》 |
第二周 | 1、演唱《小鳥小鳥》 2、演唱《春雨蒙蒙地下》 |
第三周 | 1、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 2、演唱《巴塘連北京》 |
第四周 | 1、演唱《迷人的火塘》 2、欣賞《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小白船》 |
第五周 | 1、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2、聆聽《飛越彩虹》 |
第六周 | 1、聆聽《飛翔的女武神》 2、演唱《田野在召喚》 |
第七周 | 1、演唱《鈴兒響叮當》聆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2、聆聽《溪邊景色》 |
第八周 | 1、期中復習 2、活頁練習 |
第九周 | 1、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 2、聆聽、演唱《京調》 |
第十周 | 1、演唱《我是中國人》 2、演唱《京調》 |
第十一周 | 1、聆聽《對花》 2、聆聽《花之歌》 |
第十二周 | 1、演唱《編花籃》 2、演唱《采花》 |
第十三周 | 1、演唱《愛的人間》 2、聆聽《愛的奉獻》 |
第十四周 | 1、演唱《地球是個美麗的圓》 2、活頁練習 |
第十五周 | 期末復習 |
第十六周 | 檢測 |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_小學音樂教學計劃01-13
小學五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音樂教學計劃10-31
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音樂教學計劃11-25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音樂教學計劃03-29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音樂教學計劃12-10
小學五年級音樂的教學計劃01-23
小學五年級的音樂教學計劃03-30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2-26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