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與立體教學計劃
明暗與立體是幾何的重點,一起看看下面的明暗與立體教學計劃,請看下面:
明暗與立體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了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系。把這種關系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運用不同的明暗色調表現技能,嘗試創造出有立體感的素描作品。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增強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創作意識,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石膏模型數個、范畫、素描工具等。
學具準備:
寫生物品、素描工具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營造學習氛圍,增強學習興趣。(課前搜集相關素描作品、資料)。
出示學生的素描作品,有什么特點?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么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
二、探究新知: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其好奇心、有助于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1、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解決方法:用石膏幾何體實物或紙模型,在燈光照射下進行演示,教師分析并引導學生觀察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物體表面所產生的明暗變化有什么特點。)我們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臺演示)把它卷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么變化?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么變化?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2、影響物體明暗的因素(解決方法:分析在改變光源方向或物體的位置之后,明暗變化又有什么特點?從中找出其變化規律。)
a、物體受光角度的不同,明暗不同
b、觀者距物體的遠近、感覺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c、物體本身的色彩、質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覺不同;
d、物體所處的環境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三、觀察體會:
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并為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準備。
1、觀察石膏球體,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會發現什么?(讓學生思考后回答)總結:光照后,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復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三大面、五調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側面受光面),暗面(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課件演示)
2、剛才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四、主動參與:
演示繪畫方法,給學生直觀印象。老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系。
1、第一步是整體觀察分析,要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用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接著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著圓柱的弧面畫;投影注意近實遠虛。)圖例分析:“明暗線條表現法”主要是通過鉛筆線條的'力度、方向和層次的變化來表現物體黑、白、灰調子的變化。其規律是:用力越輕,顏色越淺;用力越重,顏色越深。排線形成的層數越少,顏色越淺;層數越多,顏色越深。(投影顯示)
4、細致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五、學生實踐:
學生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出明暗素描。教師進行巡回指導,督促學生按要求、方法進行練習,發現典型問題時再作補充講解。注意把握以下問題: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明暗交界線不準;投影不準;排線問題;反光太亮。
六、欣賞講評:
給學生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
教師把學生作品擺到前面,欣賞討論,然后說出自己的觀點。從學生作業中選出質量較高與較差的作討論評講。肯定作業中的優點,同時啟發學生,指出缺點與改正方法。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并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八、教學設計:
一、明暗的產生: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二、三大面、五大調子。
三、繪畫方法:1、整體觀察分析。
2、起稿。
3、鋪大調子。
4、細致刻畫。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感,雖然多數學生是初次學習此類繪畫課業,但學生學習興趣很濃,繪畫很認真,但畢竟是初次涉及這類內容,有些學生的畫面還是顯得過于簡單,部分學生還要加強訓練。
【明暗與立體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立體小鳥折紙圖解12-01
簡單立體折紙04-20
立體蝴蝶折紙圖解11-30
春節立體賀卡手工圖片03-15
立體花朵的剪紙教程11-20
剪紙立體花圖案步驟04-26
剪紙立體蜻蜓圖案步驟04-22
立體的春字剪紙02-18
立體小飛機折紙圖解12-01
立體青蛙的折紙圖解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