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海西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科應設置的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等進行劃分。 六年級海西教學計劃應該怎么設計?
六年級海西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大部分學生通過海西家園的學習,已得到很多知識,了解了我們家鄉的天空和大地、山水和草木、風景和人物,都是我們成長的伙伴。而先輩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建設家園的熱情,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成為我們的精神營養。讓學生感受他們堅定地信念,體驗他們美妙的情懷,學習他們的卓越的品質,了解福建,愛我“海西”,繼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同學上課都爭著發言,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用于學習。
二、全冊教材內容
本課程有五部分:
“綠色海西”主要體現良好的綠色環境。這一專題從我省典型的綠色環境入手,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場景,展示富有地方特色的物產和飲食習慣,進而去探究身邊的植物,關注身邊的森林資源,最后介紹了一些比較復雜的地質景觀。
“藍色海西”注重追尋豐富的海洋文明傳統。這一專題以我們生活居住的海洋環境作為切入點,追溯悠久的海洋文明歷史,追尋海上經濟貿易傳統,描繪當代海洋生態經濟,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開發,最后進入到對海洋文明的贊美和謳歌。
“人文海西”旨在呈現福建精彩的文明進程。這一專題首先介紹充滿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緊接著介紹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名人,以及他們作為福建文化藝術成就創造者的杰出代表所作出的貢獻,最后梳理出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古典人文思想。
“科技海西”旨在了解科技傳統,培養科學精神。在學習內容方面,我們追尋了福建的科技傳統,重點介紹了近代涌現出來的科技名人,描繪了活躍在當代的閩籍科學家的群像。
“無緣海西”立足福建,介紹閩臺淵源。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法緣相循,文化相承,商緣相連。五緣準確地概括了閩臺間獨特的關系。
三、教材編排特點
這兩本教材都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點:
1.綜合性
教材涉及了《課程標準》內容綱要中的內容,從而使教材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開放性
教材內容的設計不局限于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課內外相結合的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3.活動性
教材注重引導教師開展活動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教材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進行實踐活動創設了平臺。
4.趣味性
教材呈現形式活潑,圖文并茂。有活動欄目和留白,增強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參照每課時的目標)
教學措施
1、依據課程標準,把握學習目標。
在準確把握各個內容模塊的要求基礎上,制定適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絕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話題”或“引子”,不必將其作為識記的“知識”,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課程內容的學習視作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
2、運用多種手段,突出學習效果。
活動中要成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地方課程的內容看似多而雜,要求較高,但許多內容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觸及的,或是通過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了解的。因此,不能認為學生基礎是“白紙一張”,而是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服務于活動。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將找資料、實地調查、參觀訪問、出板報、組織辯論賽、課本劇表演、實地體驗等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以強化教學效果。
3、挖掘課程資源,拓展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對地方課程事實具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資源,如師資、活動場所、自然環境、社區文化生活設施、各種公益活動、網絡資源等,根據學校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學生實際對地方課程的內容進行增刪,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突出地方特色。
活動時間安排
根據現行教學計劃的規定,本課程五年級每周學習時間為1課時,按每學期實際上課時間18周計算,全學年36課時。一般情況下,建議每一活動內容為1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及實踐活動的需要作出靈活的調整,提倡地方課程與內容相關度很大的學科整合,提高活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