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1
倒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倒數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的。因為一個數除以一個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歸結為乘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之后學習分數除法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我是六年級數學組第一單元的把關教師,本課又是我的單元課,所以在課前,看了不少關于這課的教學設計,覺得是五花八門,各有所長,最終根據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教學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特色引入,直奔主題。
在本課的引入中,我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對比相互的反義詞及位置交換,再通過讓男女學生計算小黑板不同的兩組乘法算式,觀察積的特點與算式中兩個因數的特點,直接對倒數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更明白了只要調換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就會得到一個新的分數。然后讓學生對具有這樣特點的兩個分數起名,學生不約而同的叫它們倒數。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倒數的意義,我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并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倒數的兩個數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進行調換”、更讓我高興的是學生能注意到“倒數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學生的這一發現,我引導他們很快就總結出了倒數的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在強調重點時,學生發現在數學上還有像倒數這樣的情況,如約數和倍數,倒數也是相互依存的。
二、讓學生在碰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理,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為了符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上讓學生以生問生答的形式進行,在我的鼓勵下,學生開始是提出整數、真分數、假分數,接著想到帶分數、小數,進一步想到兩個特例1和0,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學生們出現了小小的“爭執”。有人認為:“0和1有倒數。”有人認為:“0和1沒有倒數。”對于學生的“爭執”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學生們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并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0乘任何數都得0,不可能得到1”這兩個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給學生的知識內容,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結論,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我覺得,這樣做不僅增添了課堂活力,而且還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解決了學生的困惑,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本課我最大的收獲是學生自己進行了充分的辯論,讓我驚喜萬分,感到十分高興,我覺的是本課最大的收獲,在學生的辯論在,連我都充滿了激情。我想,在教學中需要我充分預設,放開手腳,這樣定能讓我的課堂煥發精彩。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2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在引入部分,我利用朋友的相互關系及中國文字形象的使學生對倒數有了直觀的認識,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倒數的意義,我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并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倒數的兩個數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進行了調換”、更讓我高興的是學生能注意到“倒數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學生的發現,我引導他們很快就總結出了倒數的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在讓學生通過研究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的環節上,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只會求分數的倒數的知識的單一,延伸的所學的內容。在最后,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學生們出現了小小的”爭執“。有人認為:”0和1有倒數。“有人認為:”0和1沒有倒數。“對于學生的”爭執“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學生們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時它本身。并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這個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給學生的知識內容。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3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一、課前的思考與預設
針對本課內容,看似簡單,實質內涵非常豐富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大多數基礎薄弱的現狀。認真思考了本節課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力爭能讓學生聽的清楚,練的活潑,學的輕松。所以課前思考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本課的知識點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倒數的認識”即對倒數的認知與識別。如何能夠讓學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數的意義呢?以及如何找準一個數的倒數呢?
2、本課的關鍵點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倒數的意義教學,進行了仔細的剖析,把意義分為幾個部分:“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這三個部分,看起來簡單,但是每個部分再仔細推敲,就發現“怎么才能得到1;幾個數,是幾個什么樣的數;“互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類似的思路可以遷移的事物嗎?這些方面對學生清楚理解倒數的意義非常重要。
3、本課的著力點
基于對關鍵點的認真思考,發現“互為”一詞比另兩個關鍵點更難理解,難說的清楚。因此,必須在這個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氣,因為理解這一關鍵點是學生掌握倒數意義的標志,也是幫助學生能識別“倒數”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課的深化點(預設)
基于對倒數的意義的思考,發現定義中的“兩個數”這一關鍵點的外延非常豐富,兩個怎樣的數呢?能不能都是整數?能不能都是分數?能不能都是小數?……有沒有特殊的數呢?比如整數都有倒數嗎?小數都有倒數嗎?分數都有倒數嗎?因為整數中有0、1這樣特殊的數,還有負整數。小數中有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們有沒有倒數這樣的情況課堂中學生會出現這些疑問嗎?出現了如何處理呢。如果不出現又如何處理呢。
二、課堂的實施與體會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使學生不是坐等聽別人講,而是能養成先自己積極思考的習慣。
2、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
在教學中,我對于探求“0和1有沒有倒數”環節,充分發揮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決問題。為深入淺出的理解“互為”,我舉例“互為同桌”,“互為朋友”,讓學生覺得“互為”就在身邊,對于理解關鍵點,就能引起共鳴。
在練習中,緊緊圍繞關鍵點設計了三條判斷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成為倒數的條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與不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有少數學生對于倒數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顛倒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兩個數的乘積為1這一本質條件,于是他們錯誤的認為小數和帶分數是沒有倒數的。后來,雖然大部分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討論,明白了小數和帶分數也是有倒數的,但是在找倒數時還是出現了0。5的倒數是5。0,1的倒數是1錯誤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覺有些困惑,為什么教材僅在整數和真、假分數范圍內教學倒數呢?后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數和帶分數的倒數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是否需要補上相關的內容呢?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23
認識倒數教學反思09-21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9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9
認識倒數教學反思09-21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05
《倒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17
《倒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2-16
數學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14
新課標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