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3-05-05 08:25:4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以食鹽、味精、白糖為例,通過放大鏡觀察物質世界的某些晶體結構特征。課前除了為每一個小組準備現成的晶體觀察材料之外(食鹽味精\白糖),還應制作準備些通過水分蒸發而結晶出來的晶體,這樣的晶體有著不同的結構特征。而這些晶體的制作,教師應早做準備,如果靠自然蒸發,鹽結晶過程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結晶過程較長,所以要提早一兩天準備,以免影響教學。

  在觀察食鹽、味精、白糖晶體時,應強調先用肉眼觀察,并記錄下觀察到的樣子,通過控制放大鏡的發放來保證這一教學活動的實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鏡觀察晶體的活動,并再次記錄,進行對比。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放大鏡下的晶體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晶體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小結晶體的科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味精、白糖是“有規則外形”比較肯定,但對食鹽的規則外形比較懷疑,因為在放大鏡下,食鹽晶體顆粒并沒有如此規則的形狀結構,這是因為我們提供的食鹽小而潮,學生觀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顆食鹽晶體,再因為這些食鹽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狀看上去是不夠規則。這里應該肯定學生的發現,并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將后面“制作晶體”的教學內容提上來,制作一杯飽和濃鹽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進行加熱,制作出食鹽晶體。這樣的食鹽晶體,就比較有規則,并且細節特征更加明顯。考慮到課堂上教學時間有限,課堂上就只制作一個食鹽晶體,課外要求學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體進行觀察。

  通過觀察分析,認識了晶體特征后,應結合媒體圖片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晶體圖片,以豐富他們的感性認知。像雪花晶體這種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對晶體的觀察興趣。對于礦石晶體,可以結合學校的巖石標本,讓學生進行觀察以加深認識。

  制作一個大晶體,有一定難度。作為拓展活動,也就有彈性了,學生能在課外制作出一個大晶體,就給加分。其實,我們買來的海蜇皮中,經常就有大塊的食鹽晶體,我們可以搜集一些給學生看一下,激發他們制作大晶體的興趣。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03-14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09-22

放大鏡下的晶體的教案06-29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案08-15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07-11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07-11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05-04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下的晶體》教案02-25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科學教學反思2篇05-04

六年級科學下冊《放大鏡下的晶體》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