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1
在中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語文的媒介是語言,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特殊教學活動,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文字水平(語文教學大綱),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范、生動、有說服力。
如果一堂語文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渴望,并通過學生反復練習,提高語言技能,這就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某些數理化等認知學科,如果有疑難解決不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室只是形象化,直觀化,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而語文學科則不同,它的豐富和復雜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它的媒介(語言)是不斷發展的,用同樣的語法和詞匯構造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同言語的作品來,這不是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的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
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探究語言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語言的魅力的.過程。再精彩的語言只有經過學生的思維才能吸取到營養,因此,課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任何有礙學生自由探索的舉動都是多此一舉,甚至適得其反的。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卻是這個想象的空間縮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電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了,不再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已經講學生的想象封殺,將其固定在一個模子里,形成了“千人千面”、眾口一詞的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慎用多媒體,不可濫用。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2
《小露珠》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了自己。贊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我從網上收集了很多優美的圖片內,并根據我上課的需要制作成了課件。
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且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位、感悟文中小露珠的外表之美、心靈之美?是我教學的重難點。
。ㄒ唬⿵土晫搿
上課伊始,先出示謎語,導入我要講的課,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露珠形成這一抽象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使學生對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為學習全文創設良好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就在我的范讀和畫面展示中順利地被學生復習鞏固完畢。在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教學效果。
(二)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課文的2—4小節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贊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方形象;動詞確切。為了讓學生感悟第2個特點,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稈上;蝴蝶落在花朵上。這時圖下出示三個句子,引導學生讀一讀,好好體會加點的詞把三個小動物的動作寫得多么準確啊!“蹦、爬、落”這三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在以上教學中,這些知識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講解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動畫讓學生心領神會,使字詞訓練落到實處,同時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獲得美的享受。
。ㄈ﹫D文互補,內化積累。
課文第6小節描繪了一幅小露珠反射著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讓學生通過兩次自由讀充分感知這一小節的內容后,請學生思考“植物們為什么喜歡小露珠?”我重點理解了“光彩熠熠”這個詞語,出示與該詞相對應的迷人畫面,讓學生比較“黎明時的小露珠”與“霞光中的小露珠”有了什么不同?學生通過看圖比較,知道了這時的小露珠更美了,不僅晶瑩透亮,還有了美麗的色澤。
為了讓學生知道小露珠不僅用自己美麗的身體裝點了植物們,還用自己的身體滋潤了他們,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明白到小露珠滋潤了植物們,被滋潤后的花兒更美了、葉兒也更綠了。這就為后面的想象說話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然后,我展示了一組小露珠的圖片,一邊出示,一邊從“裝點”和“滋潤”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學生對小露珠這兩方面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當學生能美美地讀出該小節后,我帶著學生一邊想象,一邊復述該小節內容。
在以上教學中,我提供了很多美麗的畫面,當課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作為依托后,學生便積極主動地積累課文中的語言,并進一步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ㄋ模﹩⒌舷胂,情感升華。
課文最后一節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白楊樹向她招手,喇叭花動情地吹奏著樂曲。此時我引發學生想象:向日葵在風中直點著頭,好象在說:學生總是在說:“留下來吧,小露珠!”或者“小露珠,你別走!”還有的學生側重于要小露珠留下來幫助他。我評價時就問:“小露珠為我們做了這么多的事,有沒有要感謝小露珠的呢?”“你要感謝小露珠的什么呢?”讓學生懂得不要只知道對別人索取,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應當表示感謝。這一環節的設計起到了潛移默化地育人作用。
小露珠呢?她面對植物們對自己的挽留和感謝,她的心里又是怎樣的呢?從文中“笑盈盈”一詞,學生感受到了她的快樂,小露珠的快樂是因為她幫助了別人。從而升華了主題,學生體會到了小露珠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節多媒體教學使學生通過觀看童話故事般的課文情節,深刻的記住本課內容。是童話的抽象性在現實中展現出來?梢宰寣W生們在很直觀的條件下體會本課的內容。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3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數學教學與它們密切整合時,它們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們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
1、建立清晰表象之時。表象是思維想象的依據,能否在學生的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在幾何形體知識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作圖的方法,常規教學中,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我們在制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它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2、滲透數學思想及方法之時。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及其方法”,在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不可言傳,這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為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我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為8cm、12cm、14cm的圓,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后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后,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既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學生有這三個圓環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3、概念闡明之時。在小數幾何體知識教學中,涉及周長、面積、體積、高、棱等概念,由于這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以接觸感性知識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往往易混淆圓的周長及面積的概念,弄不清體積與表面積的區別,不能正確理解高與底的對應關系等,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課件《圓的面積》的復習模塊中,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我設計了兩幅動畫,第一幅是一只小狗繞圓一圈,跑過的地方同步改變顏色;第二幅是將圓的平面部分從上到下涂上黃顏色。配合師生的問答,學生很快理清了周長與面積的關系。
4、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之時。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習“體”部分知識的困難性,而采取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軟件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功能。如圓柱體的表面積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該課件中,我運用了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變為一個長方形。學生看了動畫后就很容易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二個圓形面積加上以圓的周長為長、圓柱體高度為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里三維動畫軟件中所制作的動畫,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弄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特點及其表面積公式的由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知識向技能轉化之時。掌握知識是為能應用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形成技能。我們在課件制作中也注意到這一點。在圓的認識課件中,我制作了三幅動畫:輪胎分別正方形、橢圓形、圓形有摩托車在路上行駛;學生觀察后要求其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原因。學生在計算機的進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車輪胎,半徑及圓的閃爍),能說出由于圓形輪胎的軸心到地面的距離不變,所以摩托車行駛比較平穩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4
21世紀,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今,在我國全體人民萬眾一心建設小康社會和全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自覺主動運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式,采用視聽結合的現代化的高效率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
一、多媒體技術對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具有巨大作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極大熱情,優化課堂教學。
實驗心理學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具有視聽兼備的獨特優勢。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強得多。而且它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感受,能喚醒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誘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不足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和諧局面。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易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設備,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政治理論一般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如果只是單調呆板地講解,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使其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若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其中,借助電腦、投影儀、觸摸屏、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識原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具體,便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可以通過屏幕呈現教學內容、展示學習目標、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思考、討論并做出回答,多媒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回答及時迅速地給出判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便于課堂的及時反饋、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加大課堂內信息的容量,加快課堂教學節奏。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眾所周知,政治課的時代性、時間性很強;現代社會,信息來源的多面性使學生已不滿足于課堂上干巴巴的講解說教。在政治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拓寬加深教材的知識,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處于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如何加快課堂教學節奏,并在有限的四十五分種內有效地擴大容量,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問題。多媒體能方便迅速地處理信息,無論是文字、聲音、還是圖畫,都可以根據需要隨心所欲的進行操作,這就打破了“一書、一板、一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不僅只局限于教材,還能最大限度地將與教材有關的內容融進課堂,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完美和諧地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的要求
1、政治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提高認識,正確定位。
多媒體技術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這是由教學自身的規律性決定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必須為教學服務。如果過分夸大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輔代主,喧賓奪主,勢必會導致人(教師、學生)為物(現代教學手段)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本人在對初二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學的過程中,在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挖掘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大量鮮活生動案例的同時,自覺避免了忽視教材知識點的有害傾向,而是同樣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教材,深刻領會重要法律概念的含義,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識。
2、政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要充分考慮政治學科性質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思想政治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不可否認,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對微觀世界的“再現”,對某些科學實驗的模擬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到的作用,但思想政治學科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換言之,文字所表現的東西不是能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比如在本人對初一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心理現象是不可能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來為學生展示出來的,在這種情況就需要政治教師結合政治學科自身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有意從身邊的生活中尋找教學案例,甚至把問題交給學生,發動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班級辯論賽,同樣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多媒體技術恰當應用提供保證。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來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親自設計、編寫課件。軟件開發商開發的教學軟件即使是非常優秀,也會因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藝術不同、教學風格不同,未必適用于所有的教師。因此,對于政治教師來說,在掌握多媒體基本操作技術的同時,有必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編寫、制作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政治課堂要注意的問題
1、矯枉過正
政治教師要注意克服“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矯枉必須過正”的思維定勢,要避免強拉硬扯,將多媒體這一新武器拖進政治課堂。否則,這種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政治課堂徒增無效冗余信息,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給一節原本應該和諧的政治課堂增添許多不和諧的音符。筆者身邊就有一些老師養成了每上一節課必定要使用多媒體的習慣。俗話說:“過猶不及。”當學生被多媒體手段刺激得幾近麻木的時候,多媒體技術再先進也會在使用效果上大打折扣。
2、喧賓奪主
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也是只能是彌補政治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政治教師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代替政治教師的教學活動。政治教師要注意避免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甘愿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這樣的話就遠遠背離了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初衷。
3、嘩眾取寵
當前一些思想政治課件講究視聽沖擊(圖片、影視片段往往是課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如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本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一名頭腦清醒的政治教師應該盡快走出只是用多媒體技術來嘩眾取寵制造表面熱鬧的誤區,真正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來用好多媒體技術,努力構建和諧政治課堂。
【多媒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多媒體教學反思04-07
多媒體教學反思06-25
多媒體教學反思04-07
多媒體教學反思06-10
多媒體教學反思03-15
多媒體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6-10
語文多媒體教學反思論文06-13
有關多媒體教學反思論文06-14
多媒體教學設計反思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