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告訴學生看問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鳥為什么要爭論天的大小這個問題,我因勢利導,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插圖、聯系上下文,組織學生討論、釋疑。如何執教本課,我從三次對話入手,抓關鍵詞,理解文本,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節課采用范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處
1、課上,通過有效、激趣的問題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精美課件引導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課文結束后,我又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3、本堂課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1.總體來看,沒有把握好時間。時間的分配有些失調,前松后緊。
2.這次處理的識字教學不夠扎實。在識字的過程中,僅僅是認讀了,有些詞語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刻理解。
3.讀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可以
看出課前預習不夠充分。
4、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只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進措施
今后在課堂上,我一定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放手讓孩子們進行自主學習,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充分質疑,再根他們提出的問題適當梳理,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幾個步驟讓他們自主學習。閱讀課文的教學要多進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同時保證學生課下有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做到時時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和鼓勵學生。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2
本學期在教學中,我始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并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實現了我的教學理想,達到了教學目的。這學期中,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參與意識較強,充分展示了內在的潛力,大部分學生樂學、樂問,從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又不失時機點撥引導,,既有學生的讀、劃、批、獨立思考,又有小組和全班交流,閱讀方式多樣,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批注感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教學中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提高的,學生具有了這種能力,終身受益。在課堂上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美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達到了和諧統一。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滴亮點。
二年級語文教材是開放的,富有活力的,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要高,要不斷充實自己,拓寬知識的視野,才能達到新課改的真正目的。現就這一階段工作做如下反思:
一、用引悟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引悟教育走進我的視野以來,我反復學習引悟教育理論,引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個性特長發展、創新潛能開發、積極向上有為,即在身體、心理、智能、意識等方面和諧起步、發展、能行,使每位少年兒童都成為“自我實現的快樂人”。深刻領會引悟精神后,我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把學生扶上位引上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引”的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覺悟、自悟自得。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體味學習的快樂
《引悟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環境條件”與“內需內化”的統一。《引悟教育》理論落實在課堂教學的主要著力點,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自悟自學自得。那么,我們在小語課堂教學之中,就應該從以上心理因素入手,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說、多聽、多交流、多參與實踐活動、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如:備課時我采用了引悟教育教學模式:置境――引入――聯結――感悟――生成進行設計,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達到學習的愉悅、快樂之目的。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利用媒體資源,創設美麗課堂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問題的切入點,思維的取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直接作用于學習的成果。在教學中,應一改過去課堂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真正做到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因此,教師的“引”就是運用科學合理的輔助手段和條件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
《最大的“書”》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枯燥無味,怎樣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這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就自制了生動的課件。
1、出示巖石圖,讓孩子們說說巖石像書嗎?在觀察討論中學生輕而易舉的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
2、借用課件把復雜的地殼運動淺顯化了,讓他們知道這一過程是漫長的、神奇的,孩子們也能通過讀表現出。
由此可見,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所以充分的利用媒體資源,會為你創設一個美麗的課堂。
四、把知識融與具體生動的情景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引悟教育中的“引”就是修筑跑道。“跑道”即:學生學習的軌道,學生思維的軌道,教師的作用是在這個“道”上既是領跑者,也是參與者,運動者。在園地六口語交際:大家都來幫幫他的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環節“演——說——論——悟”通過演體會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開展辯論,悟出真理。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說話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又通過玩讓學生體悟到了學習與生活的快樂。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
五、培養積極探究習慣,感受“悟”的快樂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力求他們會提問題,同時與同學合作,通過觀察、做游戲、模擬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說,在學習上,我提倡一種自合作的探究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情境中汲取著知識的甘露,享受著學習帶來的愉悅。這就是“悟”就是享受學習,享受快樂。
六、抓重點品評體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文中的新選的課文,分屬于不同的體裁,既有童話、故事、也有詩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語言活潑,生動有趣。他們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質兼美,語言典范。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常常教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是本學期的亮點,不過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如: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當然,今后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為每一位同學架起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3
三年級人教版教材中的“語文園地”透露著對整個一單元知識的綜合與總結,課文的學習其實主要圍繞的是“習作”來編輯的。所以,“語文園地”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園地八》中的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教學中,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啟發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夸獎別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游戲互動環節,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同學們都能夠踴躍地上臺來參加互動游戲。下面以《語文園地八》中口語交際與習作為例來淺談幾點反思:
一、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通過一件具體的事例發現同學的優點。有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日常中小小的事例來敘述同學的優點,觀察非常的仔細;但是有部分學生眼中看到的始終是別人的缺點,認為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發現,而發現別人的優點的時候卻是非常的難。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教學總結的時候,加以點撥,其實說出別人的。優點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你知道怎樣去“夸”別人了,知道怎樣給別人帶來微笑。
二、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
在口語交際教學“猜猜我是誰”的環節中,有的同學卻說出了同學的“特點”來讓同學和老師來猜,在這一點上,反映出同學們對同學之間的特點很容易記在心中,但是要說出別人的優點的一、二卻有點難度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學習生活中,要善于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訓練他們能夠學會去夸獎別人,能夠善于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同時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取得優點并且共同的進步。
三、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愛”
關于“愛”沒有很確切的定義,但在這一單元的課本主要圍繞著“愛”而展開的,是要求學生理解的。但是,除了接受和理解知識,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能夠懂得在生活當中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存在。生活當中“自己”也可以做一個擁有愛心的人,也可以做一個能付出“愛”的人,如給同學的鼓勵是“愛”;給同學的幫助是“愛”;給同學微笑是“愛”自己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學習了這么多的關于愛的文章,孩子們在習作中都記載下了關于自己的開心與不開心,有童稚的微笑、有天真的設想、有無憂無慮的歡樂?孩子們都在自己的筆尖下一一表達出來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相關文章:
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6-21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7-16
語文二年級的優秀教學反思10-26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7-16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1-08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9-23
優秀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6-23
【精選】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1-30
語文識字優秀教學反思06-20
語文老師優秀教學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