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

時間:2022-12-09 16:52:3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

  這節課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商不變規律”的過程,因此我非常重視和期待生成的過程。在觀察4個算式的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時,我預設了3 個階段----1、末尾0多少的變化;2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通過全班交流、小組合作、同桌探討等方式,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和驗證的學法,積極主動地探索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發現、理解和掌握了商不變的規律,最重要的經歷了整個探究過程,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尤其是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際的效果也比較明顯,這是我本節課最大的收獲。

  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注重學習過程,相信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學生會掌握必備的學習方法,取得長足的進步,正所謂:積硅步,至千里!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2

  《商不變的性質》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探索,能夠發現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并能夠靈活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

  整節課下來沒有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是想讓學生通過計算兩組題目,然后通過觀察和思考發現兩組算式中的規律,但在實際教學中刪了一組算式,直接通過孫悟空分桃的故事導入學習內容。這個例子恰好是個特殊的例子,即相鄰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是擴大10倍或縮小10倍,因此多數學生得到的規律是:從上往下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從下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在這里我希望學生們得到的結論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雖然,我讓學生去比較了第一個和第三個式子,但是學生的思維好像定勢了,這堂課開放的不夠,在某些環節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體驗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舉的例子少,學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學生并沒有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在學生對商不變規律還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讓學生自己舉例,顯得太過勉強。雖然一部分學生能舉出例子來加以驗證,能夠得出:被除數與除數都要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才能不變。但因為缺少實例的支撐,得出的結論就顯得有點蒼白,而且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因為害怕學生弄不懂就反復講解,反復強調,結果讓已經弄懂的學生反而迷惑了。時間都浪費在前面的講解上,后面沒有時間練習,學生沒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變規律的機會。

  通過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教學讓我體會到作為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的興趣水平、理解能力為出發點去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少走歪路,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牢固,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節課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效果不是太好。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探索,能夠發現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并能夠靈活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

  一、巧妙設計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帶來了學生愛吃的糖,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都想分到更多的糖,都選擇了6000塊糖,當翻牌兒后,有的孩子認為6000塊多,有的孩子認為300人比3000人少,當孩子們細心觀察后發現其實每一種分法的結果是一樣多的。一個巧妙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孩子們發現自己中計了,我疑惑地問:“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位同學迫不及待地說:“6÷3=2、60÷30=2、600÷300=2、600÷300=2”。就這樣,本節課研究的四個算式讓孩子們說了出來。我接著提出問題:“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我熱情地鼓勵同學們認真觀察,開動腦筋,團結合作,一定可以找到奧秘所在。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說出了這些算式的變化過程,這時,老師追問:“那么要想商不變,只能乘或除以10、100、1000嗎?”同學們心領神會,拿起筆,用不同的算式開始了驗證。驗證之后,在大家不斷的補充、修改、完善下,同學們自己總結了商不變的規律。

  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質疑,我并沒有親自解釋,而是引起同學之間的爭論,讓同學自己發現、探討,自己來解決疑問,在這種不斷的提問、解答過程中,更加深了對商不變性質的進一步理解,更增加了學生之間高水平思維的溝通,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大家學習探討的天地,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習,孩子們是愉快的。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同學們掌握了商不變性質,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進入了有趣的練習。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找朋友”這個環節,后來因為時間關系,孩子們沒玩盡性,我打算在練習課上再帶孩子們玩一玩,從而加深對商不變規律的掌握。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4

  一、直入主題

  最初的教學設計有一個“猴王分桃”的教學情境,但我認為教學情境比較老化,同時情境的創設把學生放到一個的學習活動目標不是很明確的位置,所設計的問題也同樣顯得“泛”而不“精”,導致學生的回答漫無邊際,難以實質性地觸到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規律上去;因此,決定將“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發散思維的環節中,直接從計算引入課題。

  這樣的引入,學生能直接切入主題,并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思考和發現隱含在算式中的變化規律;同時,在學生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規律時,不對學生的發現加以限制,而是及時引導學生驗證、反思自己所發現的規律,肯定自己的成功,發現自己的不足,充分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核心,實現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課堂教學效率明顯得到提高。

  二、引導總結

  在總結規律的時候,不是急于總結歸納,而是讓學生根據所發現的規律,寫出一組商不變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在寫算式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的真正含義和思考怎樣把規律所蘊涵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學生寫算式并沒有泛泛而寫,而是老師寫出一個算式,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突出了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變化的規律,又能更好地在匯報活動中幫助學生思考和理解,同樣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三、滲透思想

  整個教學活動,貫穿著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載體,讓學生在不斷的觀察、思考,交流與討論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觀察——思考——猜想——驗證——應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數學里的不完全歸納法等數學方法,并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感受探究與發現的快樂,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5

  今天的課上得很不順利,主要是表達方面的問題。

  我從復習積的變化規律入手,再引出研究除法中的一些規律。我沒有采用課本上的例題,而是先讓學生口算100÷50,然后讓學生依據這道題,寫出一些相關的除法算式,我把學生說的算式寫成了兩列,一列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另一列是同時除以相同的數的,然后讓學生結合每道題觀察與100÷50有何變化,只有個別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我估計其他學生不會組織自己的語言,好不容易說出來了,然后讓學生比較與書本概括的有何不同時,都能發現“0除外”,但是問及其為什么加上這句話時就無語了,看來學生的基礎知識很不扎實。

  課本“想想做做”的四道題只完成了三道,關鍵是前面讓學生說說發現的規律所用的時間太多了。總的感覺,今天的課死氣沉沉的,只有幾個同學在發言,即使有些同學發言了,也說不完整,是不是平時我讓學生練習表達得不夠,指導學生表達的方法是否要改進,這個值得我去好好思考的。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6

  《商不變規律》是學生在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以及除數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發現商不變規律和應用商不變規律對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口算、筆算進行簡算。我在這節課中突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重引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概括出規律,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思維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學效果不錯。課堂上我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上充分發揮了教師創造性的教學。在教學中,能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討論,相互交流,并通過嘗試練習對比和分析,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如:讓學生從自己動手編題到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之間的變化中得出“商不變”的規律,從大膽設想規律的用途到——驗證,老師“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研究和創造的能力。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我在這節課中突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重引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概括出規律,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思維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學效果不錯。“商不變規律及應用”是學生在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以及除數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發現商不變規律和應用商不變規律對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口算、筆算進行簡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上充分發揮了教師創造性的教學。在教學中,能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討論,相互交流,并通過嘗試練習對比和分析,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如:讓學生從自己動手編題到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之間的變化中得出“商不變”的規律,從大膽設想規律的用途到——驗證,老師“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使學生學會的不僅僅的一條性質,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研究和創造。

  二、課堂導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

  三、判斷練習,讓學生說錯在哪里,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爭辯、善于表達的能力。

  四、設計多種形式、有層次的練習,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8

  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這節課時,課堂上發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初步發現了商不變的規律,接著學生自己舉例驗證商不變的規律。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斷定是不會出現異常情況的,于是我像往常一樣巡視著,發現多數學生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數來驗證。我提示他們也可以同時擴大或縮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擴大驗證的范圍,沒想到特殊的情況發生了。

  當我問學生“誰有新發現”時,立刻有兩個女生驚喜地說道:老師,我發現了,商真的變了!我想,肯定是他們弄錯了,于是故意好奇地反問道:是嗎?并把他們舉的例子寫在黑板上。第一個女生所舉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學生推翻了,而第二個女生所舉的例子卻讓大家頓時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舉的例子是這樣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這樣的算式,有的學生說:商真的變了啊!有的學生帶著懷疑的口吻說:商不變的規律不成立?也有學生猜測道:商不變的規律只適合沒有余數的除法。我故意裝作不懂地問道:這是怎么回事呢?此時,有個學生大聲說:老師,如果把商變成小數就一樣了。這個學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經過計算,這幾道題的商都是1。2,學生們也立刻打消了疑慮。于是我又指著上面三個算式問:那這些算式是怎么回事呢?學生都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余數的意思相同嗎?學生又立刻爭論起來。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商和余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些算式的商沒有變,都是1,只是余數變了,還是符合商不變的規律的。

  雖然這個女生的發現最終不成立,但是我還是表揚了她,正是她舉的例子給課堂帶來了新鮮空氣,讓大家明白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廣泛性。同時我也看見孩子的潛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維有多活躍!

  這節“商不變的規律”我雖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獨這次讓我終生難忘。一節課,按照教師的預設順利地完成任務固然好,但是像今天這樣的課堂雖然出乎意料,卻比順順利利地完成任務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值得回味。新課程改革的確給課堂帶來了變化,給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也給我們的教學生活增添了從沒有過的驚喜!我喜歡新課程,喜歡新課堂,喜歡這些活潑、聰明的學生們!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為后面利用這一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打好基礎.教材上很簡單,就一個例題從中得出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那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規律,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是本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讓學生根據這個算式,你還能寫出也等于2的算式嗎?把學生寫的算式分兩塊板書出來.再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與第一道有什么聯系?

  一開始,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所發現的規律時不是太好.我再適當引導了一下,這樣學生觀察變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進學生再觀察,再思考,再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大部分學生初步得出了商不變的規律后.我追問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題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書上的例題讓學生用計算器驗證一下.最后進一步完善發現的規律,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結論的嚴謹性.后面的練習,大部分學生能達到靈活運用.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0

  第一個班級紀律實在是太糟糕,當一個老師要管理班級紀律的時候,她的課堂進度自然會慢下來。

  從我自身的角度來反思,我把重點放在了被除數不變,除數不變,以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變化上,這樣講過去大部分人都覺得內容過于深奧,一個班只有少部分人能跟上來。

  我這節課,將商不變變成次要,而把那些變成了重點,而很明顯,我的重點并未突破,而且將課程內容偏題了。

  其實,商不變的.規律對基礎好的孩子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對基礎差的孩子,我今天這節課顯然難度過大!這是我對學情不了解的緣故。

  明日一堂課,只有再上一堂練習課,鞏固今天學的三個規律。

  其實一堂課,當孩子懂的時候,老師是能感覺出來的,當孩子不懂的時候,就是老師的錯了。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為后面利用這一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打好基礎.教材上很簡單,就一個例題從中得出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那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規律,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是本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讓學生根據這個算式,你還能寫出也等于2的算式嗎?把學生寫的算式分兩塊板書出來.再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與第一道有什么聯系?一開始,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所發現的規律時不是太好.我再適當引導了一下,這樣學生觀察變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進學生再觀察,再思考,再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大部分學生初步得出了商不變的規律后.我追問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題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書上的例題讓學生用計算器驗證一下.最后進一步完善發現的規律,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結論的嚴謹性.后面的練習,大部分學生能達到靈活運用.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2

  今天的教學比較失敗,原因在于沒有深入的研究教材,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只是按照教案執行下去,因此,在教學結束后,留下不少的遺憾。回顧一下,主要有這兩個地方沒有處理好:

  一、 簡便算法中商的處理不夠到位:

  課堂結束后,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有的學生對今天的學習內容有一些糊涂的地方沒有搞清。例如900÷50,豎式上900個位上的0去掉后,為什么不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了。

  分析原因:

  沒有溝通900÷50與90÷5之間的聯系,沒有充分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商的個位上不用寫0的原因。

  亡羊補牢:

  應該通過思考、組織討論這個問題達成共識:900÷50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它的商與90÷5的商相同,所以去掉0后實際上算的是90÷5的商。因此900個位上的0上面不需要再商0了。

  二、 簡便算法中余數的處理不夠到位:

  在教學900÷40時,因為預設不充分,在學生出現900÷40的豎式中出現了余數寫成20時,沒有充分的探究這樣寫是否正確,而一味考慮學生可能會忘記在橫式的余數中忘記寫0而作了錯誤的引導。結果課后有學生表示疑惑,既然40當作4來除,那么余數如果是20的話不是比除數大了嗎?

  亡羊補牢:在上面分析商末尾是否添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此題豎式最后的余數應該寫幾,但是橫式上的余數應該寫幾,明確規范的書寫方法,進行強化。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3

  今天的教學很順利,書本上安排的題目的量的確不多。所以我把時間花到讓學生表達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時間,上下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要說: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學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題1之后,學生列式進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視的時候發現,在復習了商不變的規律之后,有學生還是采用了老方法來做,沒有簡便。我就讓他上黑板板書,然后和簡便的算法進行比較。得出:這樣計算是可以的,不過就是比較麻煩。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給了我們檢驗簡便計算是否正確的一種方式。學生聽著,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二、爭論

  到例題二900÷40時,我還是讓學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學在橫式上把余數寫成了2.正打算著重強調呢,學生們倒也眼尖,一看見了就馬上舉手發言,說:余數應該是20,又有學生說:余數就是2.班中的意見馬上分成了兩派。我讓認為余數是20的學生說說理由。說得很好。

  方佳凱:余數是20,因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個十。

  袁林麗:余數是20.我用了簡便計算后,用原來的豎式進行了驗算,得出余數是20.

  楊謹僑:余數是20,我也是驗算的。不過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的。

  第一題例題的滲透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到這兒為止,許多學生就開始自覺運用驗算了。到此,我就順勢把驗算的過程講了,通過驗算得出余數是20.

  現在,我發現,我們班學生在課上有話是敢講的,有不同的意見是敢說的,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進行爭論。甚至有時當我一不注意出現口誤的時候,他們也會當堂進行糾正。

  所以,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01-08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06-27

《商不變規律》教學反思06-22

商不變的規律的教學反思02-12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02-22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2-09

商不變規律數學教學反思07-14

數學《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07-14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