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認識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認識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認識噸教學反思1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斗謹档某醪秸J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游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欲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扎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三年級數學認識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對倍的概念。先利用“幾個幾”引出倍的含義后,再從除法的角度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倍的本質。
成功之處:
1.從兩個數量的關系入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小
兔子吃蘿卜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胡蘿卜、紅蘿卜和白蘿卜的個數,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紅蘿卜和白蘿卜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能夠比較輕松地說出紅蘿卜比胡蘿卜多4個,胡蘿卜比紅蘿卜少4個,也就是紅蘿卜和胡蘿卜之間的相差關系。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關系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想到紅蘿卜的個數是胡蘿卜的3倍,此時板書課題初步認識倍。
2.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多層次多角度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學中,先通過對蘿卜的計數、圈一圈,把抽象的新知識倍與幾個幾建立聯系,即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里面有3個2根,我們就說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其次通過提問學生,老師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的看出紅蘿卜和胡蘿卜的倍數關系呢?再一次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倍的概念表象;然后通過不斷增加紅蘿卜的根數,胡蘿卜的根數不變,讓學生發現倍數和幾個幾之間的規律,即有幾個2根就是幾倍;最后通過有層次、多角度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并通過學生學習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和漢語詞典上關于數學上倍表示的含義來強化倍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認識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的數學教學反思02-12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1-07
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4-21
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1-26
《噸的認識》精選教學反思01-30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6-22
認識噸教學反思06-14
認識噸教學反思07-23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6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