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15 18:01:11 松濤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4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

  由于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數目變大了,而且涉及退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形成,因此,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有一定難度。對此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安排被減數是整十數的,再安排被減數不是整十數的減法;

  二、借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突出退位減法的難點;

  三、重視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計算過程;

  四、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計算能力。

  在這四個環節中,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第一道例題的教學,我采用直觀手段,讓學生操作小棒,并通過直觀圖示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再結合對應板書和語言敘述,形象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原理和過程初步建構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方法。第二道例題的教學,先引導學生學生估算33-8的結果可能是幾十多,再提問“個位上不夠減,怎么辦?”讓學生開動腦筋想出辦法,也許是例1的教學比較扎實,算例2時部分學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學具的操作,也沒有學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學生會知識遷移固然好,但對中差生來說,立即進行抽象的算法演練,這樣的過程可能跨度太大,還是需要借助直觀的學具來進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脫離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這樣的學習更扎實有效。另外雖然學生沒有提出別的算法,但新課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樣化,老師在這里可以提一提,還有沒有別的算法,這樣做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開闊學生的眼界。

  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既安排基礎性練習,又有拓展性練習,體現了層次性、應用性、和開放性,在促進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2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由于是一節計算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已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節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激發學生。出示情境圖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2、注重知識之間的對比。在探究“30-8退位減法之前,先出現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讓學生進行比較,看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3、體現算法多樣化。通過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時空。讓學生充分地說,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保護他們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發現,這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通過學生的表現,我還發現不能只看課堂上學生的口述算理,更重要的是注意學生課后是否真是掌握計算過程。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3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口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認識發展中的一次飛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臺。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方式,本節教學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遇到問題首先讓學生嘗試解決,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理解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重視直觀操作,讓學生在做中學。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空間,放手讓他們嘗試解決,經歷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過程,在操作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4

  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已經工作兩個多年頭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數學教學不再僅僅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這么簡單了,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其思維能力,雖然我面對的是剛步入學校大門的一年級孩子,但是還是要把這種指導思想貫穿在數學教學的始終。

  一年級的數學知識淺顯易懂,但是還應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體現數學思想,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找到數學方法的依據,這才是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

  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

  在導入環節中,利用復習舊知識的方法為本節新課作鋪墊,在每節數學課都必不可少的口算環節中,我不是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數學題泛泛口算一遍,而是有針對性地出示了幾道題,有10的分解、10的減法和9加幾,這都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的計算題中,找到知識的生長點,體現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就像我們曾經學過的湊十法一樣,學生知識在加法中要湊十,在減法中同樣也是先要從十這個數入手。在我提的“你為什么能算得這么快?”的`問題中,學生對這一點深有體會,為后面要學習的破十法作了很好的鋪墊。

  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讓孩子喜歡這節課,我創設了春游這一情境,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導入的環節是讓孩子先算一算參加春游的有多少名同學,在學生理解題意并列出算式后,我鼓勵孩子利用手中的學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這道題,在給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間之后,讓孩子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并把種種方法都出示在黑板上,孩子們用的方法很多,于是我引導孩子們觀察這些方法,選一個最簡便的,能算的最快的方法,經過討論之后,他們的選擇大都集中在破十法上,孩子們體會到了是因為我們先要找到10,找到它之后再計算才能算得又快又對,再簡單不過的兩個環節,已經把新舊知識進行了一次統一,在整個過程中,注意了破十法是個完整的思考過程,不是分割開來的,以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到破十法的簡便,從而使學生愿意使用破十法去思考、去計算,這樣幫助學生在更深的層次理解破十法的意義,更加熟練地運用破十法。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5

  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努力體現以下幾點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

  1、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問題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2、加強知識間的對比。在引導學生探索36-8這一道退位減法之前,我先聯系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38-6,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3、體現算法多樣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出多種算法,并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保護了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在游戲活動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游戲活動的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6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口算),在學習這課內容之前,已經學習過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為學習本課的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這一課內容時,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擺小棒的方式進行,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采用復習導入的方式,一方面為鞏固了前面所學的內容,另外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提高生長點。本課基本完成了的教學任務,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學生在操作完后,請同學上臺演示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說邊操作,而不是單純地操作,老師在旁邊講解。

  2、在計算34-8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算法,一種是將34分成20和14,另外一種是將34分成24和10,我對提出的不同的方法都給予及時的'肯定了,但是在學生提出這些算法后,沒有及時的進行歸納和小結。有些小朋友因為同學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反而有些糊涂了,這在作業中有明顯的體現,所以我在練習課中又進一步說明了這幾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練習題內容稍顯單一,沒有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當然時間上也有限,練習的時間稍短,沒有進行充分的練習。

  當然在其他細節方面還有許多不足,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7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努力體現以下幾點理念:

  1、注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最近孩子特別喜歡喜洋洋這部動畫片,所以我以喜洋洋的畫片創設情境引入情境圖,并以畫片為獎品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使學生以較好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2、在操作中體會算法。因為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同,讓學生先通過擺小棒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然后進行交流,教師加以指導,引導學生用簡潔的數學語言來表達計算過程。讓學生借助學具掌握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3、體現算法多樣化。我在課堂中力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以不同的觀點,認識同一個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全面、更準確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交流、討論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出計算方法,并在交流時提問:“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并試圖以表揚、鼓勵的形式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計算方法。

  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解決問題和尋找規律中,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雖然設計中讓學生通過擺小棒說說自己的算法,但是有的學生不知怎樣擺,還有的學生擺出來了,卻又不知該怎樣表達。在總結規律“差十位上的數比被減數的十位上的數少1”時,學生不太能夠用系統的語言表述,我也比較急,就直接帶學生說出來了。

  2、在課堂上我總覺得學生都已經掌握了“退位減”的方法,課后才發現學生做的作業,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退位減”的方法,有些學生在計算時,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十位上退1當10加個位上的數再減。但在算十位數時漏減退的1,還有些學生個位夠減也從十位退1。

  今后課堂教學要與課后練習相結合,不能只看課堂上學生口述算理,更要重視學生課后是否真正掌握計算過程。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8

  前幾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新課標學習的匯報課,我講的是《循環小數》一節,現結合本節教學談一談充分利用好創設情境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師生的“雙贏”。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出發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新知。當我初備此課時,我就想到了一個最熟悉的故事,于是新課伊始我設計故事導入,“同學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

  當我剛剛講了幾句時,孩子們的臉上就有了笑容,我知道學生都知道這個故事,我于是問,這個故事你們聽過嗎,學生回答聽過,我順勢問,那誰能接著講下去。其實,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原來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讓原本復雜難理解的數學知識,一下子在故事中讓孩子們體會到了,不斷重復,講也講不完,其實這也是本節課中,循環小數的特點,一下接近了孩子們與所要掌握的知識間的'距離。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合適的導入,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9

  教學單名數與單名數、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相互改寫,這里面涉及到單位之間的進率、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的性質等知識,對于改寫的方法,學生在前面的計量單位的換算中已經有所接觸,不同的是這節課所學習的名數是小數,這是教學的重點,而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改寫在教學中是一個難點。

  在名數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先整理各單位及進率,讓學生在學習前有一個知識回顧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在做小數和名數改寫時,并且是由易到難,如:先講解80厘米=( )米,0.95米=( )厘米,在學生掌握了的基礎上再講解1米45厘米=( )米,1.321米=( )厘米。在做題時一定讓學生看清楚是什么名數改寫成什么名數,哪個單位大,哪個單位小,是高級單位改寫低級單位或低級單位改寫高級單位,然后,再把小數分開兩部分處理:整數部分照寫,小數部分再根據各單位及其進率進行量的轉化、把小數點移動,實現名數之間的改寫。這樣給學生一個清淅的思路,學生解題的正確率自然得到保證。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雖然對名數之間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較好,但由于部分學生對于單位之間的進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說有些遺忘,而致使一些學生在解題時出錯。把單名數化成復名數或把復名數化成單名數的習題,學生易出錯。今后將設計強化練習。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0

  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生活化。對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數學知識要和生活聯系。于是,摒棄了課本中的例題,以為創設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設計時,只考慮到了:15要體現小數乘法的兩種情況,我在設計例題時以超市購物為例,剛開始在設計時有些數據太大了,沒考慮到實際作用,幸好后來得到了及時的改正。

  這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求讓學生通過“探索”,自主地發現規律。我們的學生已經習慣了回答“是不是?”“對不對?”之類對思維很低要求的問題,一旦遇到“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規律呢?”一類需要將他們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示出來的問題,就顯得手足無措了。

  教材中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實際在口算中由于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的反饋,易于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我增加了小數乘整數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計算小數乘整數可以看成整數的計算。

  我想我現在的立足點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課中,一點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課堂,希望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1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節內容,是在一個數除以整數基礎上的延伸。所以在教學中最關鍵的就是用轉化思想把它轉化成一個數除以整數來計算。

  本學期第三代導學案的使用一直在摸索改進中。前段時間導讀單在課前批改,更正,上課時再交流,總覺有點重復,而且一交流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又完不成,本節課我進行了改進,上課不再交流,直接展示導讀單中例題的核心內容,提問重點知識,然后進行分層訓練,學生演板,向大家講解計算過程,下面的同學可以對講解提出質疑。講解的重點放在分層訓練的第一題,教師的'角色知識只是引導學生把沒有講明白的地方再講明白,真正講不明白的讓其他學生補充,如果沒有人補充,就在抽查下面的同學,看是否真正學明白。就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到40分鐘就進行完了這堂課。評課時回想起來,這節課確實做到了吧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讓學生說,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學生有時說的不完整,甚至表達不太清楚,但是只要學生敢說,學生總會有進步的。

  這節課雖然學生說了,但總覺說的還不夠,下面的學生交流還太少,特別是分層訓練第一個題,雖然提問了幾個學生,但沒有讓同桌交流是一大缺憾。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全體,所以小組交流、同桌交流切不可少。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是《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內容是單位之間的轉化,分為兩部分教學,一部分是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另一部分是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學生轉化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

  在教學中,我通過課前三分鐘和前置作業一的設計,復習了單位間的進率和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為這節課的單位換算做鋪墊。然后又設計了前置作業二,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引出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帶著問題來探究這節課。

  這節課只完成了“低級單位轉化高級單位”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交流,明白了可用兩種方法進行單位換算,為下節課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來換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認為本節課成功之處:小組建設有所提高,學生匯報時表述較清楚,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的方法一掌握較為扎實。不足: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方法二時處理的不很到位,沒有設計強化練習。

  這節課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諸多需要積累和提高的地方,今后我會讓自己做個有心人,勤思考、多琢磨、善反思,爭取在教學中不斷進步。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3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后進行學習的,是學生以后學生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

  小數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但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只能通過直觀的教學來說明,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首先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題材入手,一方面學生憑借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判斷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時,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運用多種方法自主驗證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礎上通過引讀體驗,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末尾添0或去掉0與小數的大小的`關系。

  在“試一試”中,“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個0、兩個0,小數依然相等?”這是學生思維受阻、理解較為困難的地方。借助直觀的直尺和小數計數單位等相關已有經驗,學生能發現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間的關系,這就為小數合理性的體驗提供了另一素材。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了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數大小的關系,為總結概括小數的性質作了必要的認知準備。也為應用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自己制小標簽,則是讓學生聯系了數學與生活,體現了學數學的價值。本課在練習中,通過正誤對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本節課不僅重視知識教學,重視結論,還要重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4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他在計算教學中處于關鍵的地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書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的的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以及商不變的性質的運用,尤其是移動被除數和除數小數點中的一類特殊情況:被除數位數不夠時,需要在被除數末尾“0”補足再除同時重點考查豎式計算能力。學生在之前已經對豎式計算的能力有了很深的練習鞏固,而一個數除以小數則可以采用知識遷移的方法減少再次反復,講解豎式計算的'時間而把豎式計算的知識直接運用于小學除以小數的教學。

  由于本節課有一定的難度,我首先布置提前預習,教給學生先閱讀,找規律,畫出難點……上課時先讓學生匯報預習結果,小組說出與戲中的困惑,為本節講解降低了難度。看來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確實可以提高課堂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在教學中我運用舊知識遷移的方法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有效地減少反復教學所花的時間,還可以在學習新課的同時復習除數是整數除法的內容。

  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對一個數除以小數進行豎式運算時,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完全,可能會發生除數和被除數移動的小數點的位數不一致,從而導致結果出現問題。這需要引起學生和老師的共同注意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4篇)11-29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9-01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3-15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3-09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3-22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