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1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個起始內容,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屬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它既是對以前知識的梳理回顧,也是對筆算這個新知識的鋪墊。
口算乘法是“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教材從兒童游樂園的情境圖入手,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乘法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一、教學設計反思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是: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是:歸納總結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二、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反思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2
一、目標定位決定內容取舍
初稿時在教學目標達成中設定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問激趣,引出課題。旨在讓學生通過主題圖提出一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根據學生隨機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課題共同探討明算理。學生隨機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復習鞏固表內乘法,又能引出本課課題,更難的題目則可以引導學生帶著這些暫時還不能解決的算式進入以后的學習。等到教案寫完思路過一遍后,發現整個教學內容太多,量太大,特別是提問激趣那里,生成學習資源的時間最起碼要10分鐘,加上后面的練習,一節課可能完不成,再則沒有機會進行試教了,在教學任務完成方面沒有把握,所以放棄這個設計,由教師直接提問列式探討算理。將目標重心回歸到通過觀察能熟練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教學思路的透徹決定隱性目標的達成。
顯性目標一般是針對學生和課堂有效性來說,而隱性目標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進行教學,總感覺教學語言中無效語言太多,總擔心學生們聽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復說,尤其是算理的闡述。所以這次給自己定的隱性目標是教學層次分明,教學語言簡煉,體現教學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細節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學底氣的不足,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即便是開頭能達成目標,在過程還是不知不覺地偏離隱性目標,可見磨課之重要。通過磨的過程可以讓你抓實一個點,該小結時小結,該提煉時提煉,層次分明,語言簡明。
三、學生表現定位教師教學思路。
這節課小朋友的表現非常活躍,課堂參與度高,而且從練習來講,對能熟練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目標達成也非常好。但是學生在回答算理時,往往是有話說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也有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沒有理會教師的問題。這固然有教師提問設計的原因,也有學生不善于傾聽的結果。雖然最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些環節讓學生明白傾聽和認真聽講的內涵,看來還是遠遠不夠。要在今天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也要求自已對提出的問題有效性方面進一步去錘煉。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3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個起始內容,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屬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它既是對以前知識的梳理回顧,也是對筆算這個新知識的鋪墊。
口算乘法是“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教材從兒童游樂園的情境圖入手,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乘法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成功之處:
依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復習舊知,探討算法→遷移類推,發現規律→鞏固練習,總結得失。
首先我創設了帶學生去游樂場交流圖中給我們呈現的數學信息,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并說說怎樣列式解決你提出的問題。觀察不會計算的算式,進而引入新課。讓學生計算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接著,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畫的內容提出教學問題,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思考、交流,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掌握10乘幾的口算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模仿類推出幾十乘幾的口算方法。然后我呈現了兩組有規律的乘法算式,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簡便算法。第二組發現規律主要是要學生在計算時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搞清楚積的末尾到底有幾個0。
最后,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先再次回到游樂場去邊玩邊算,后再拓展延伸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體現了練習的坡度,把握了練習的難度,使得絕大部分學生能當堂達成目標。
不足之處:
在合作學習、探討算法和遷移類推、發現規律的教學環節中,要真正讓學生經歷口算算理探究的過程,要開放學生的腦子和嘴巴,讓學生多想多說。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4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本節課中,我首先通過學生常玩的游樂場入手,讓學生在游樂場中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進而引導學生對觀察情境圖中的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不但培養了學生提問的習慣,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動手中發現規律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明白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我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并要求學生把計算的方法與同桌進行交流。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幾道算式進行計算。通過計算,不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而且也為教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作下了鋪墊。因為我很巧的利用了這幾道題,讓學生把這向道題進行分類,在分類中讓學生觀察分類的結果,從而引導他們想到可以把這類題目轉化成表內乘法來計算,即先把題目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后,再看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運用多種題形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訓練,讓學生在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掌握,我把練習放到游戲中進行,這樣不但讓學生學得有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完成了。此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厭煩,產生了易學,樂學的心理
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學中一些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5
【背景與導讀】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那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包括態度、能力、知識)。本案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力圖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
【片斷與反思】
片斷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情境1出示)
師:美術課上,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臘筆畫畫。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這看看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學問題?
生:他們三個一共有多少枝臘筆?
師:那你能列出算式嗎?
生:12×3
師:那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數一樣的臘筆,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個12。
師:你們能不能把這個算式算出來呢?
生:能。
師:那么就請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我們來看看同學們是怎么算的呢?誰先來說:
生1:我是這樣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結合學生的匯報同時作相應的板書)
師:你們誰看懂了這位同學的算法嗎?誰來說說?
生2:他是先用第二個因數先去乘第一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字,然后再用第二個因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字,再把兩個得數加起來。
師:哦,好的,那不是這么算的有嗎?
生3:有。我是用連加的方法算出來的,3個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這樣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總結匯報同時作相應的板書)
生5:我是通過擺小棒擺出來的。一行擺一捆零2根,連擺三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師:同學們得出了這么多的算法,用那種算法比較簡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較簡便。如果因數個數較多擺小棒、連加就比較麻煩。
師:同意嗎?(生:同意。)那我們能不能 把這三個算式象加法豎式那樣合并成一個豎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板書)
師:原來用豎式算的時候,以前就會算了,只不過在寫法上有些不一樣。我們已認識了乘法豎式,想不想用它來算兩道啊?
師:那我們就用豎式的方法來算兩道題吧!( 12 × 4= 213 × 3= 兩學生板演)
師: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匯報)
師:看來用豎式計算乘法既可以從個位算起,還可以從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環節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識技能的目標的同時,更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價值目標取向上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會運用法則正確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同時考慮到后繼學習的需要,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
片斷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師:用豎式計算乘法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師買書,每套18本,一共買3套,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書?)
師:誰來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書)
師:好的,那么現在就請大家用剛剛學會的豎式來算出這個算式,你喜歡從哪位算起就從哪位算起吧。 (學生獨立計算,一學生板演,此學生剛才認為從高位算起)
師:這位同學在黑板上也算好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算?把你剛剛是怎么算的和遇到的問題都說出來,好嗎?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寫上去,記在腦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來的3再加2等于5 。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老師也聽明白了。他先算十位上的“1”乘3得3個十,可是這個“3”他先不寫,你們知道他為什么先不寫嗎?
生:因為3乘8等于24,要寫4進2。
師:哦,看到了個位要相乘,8乘3等于24,個位滿二十,要向十位進2。所以他先不寫,等會要和進上來的2相加,腦子里要多記一次。如果從個位算起,會不會這樣的?
生:不會。先算個位上的“8”乘3等于24,寫4進2。
師:寫4進2是什么意思?
生:在個位上滿二十了就向十位進2。
師:進2是怎么表示出來的?
生:寫個小“2”。
師:你們是怎么想出來的?
生:跟加法一樣,進位了就寫一個小小的“2”。
師:我們繼續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2"等于5個十。
師:這樣算要不要像剛才一樣,先把數記在腦子里,再和后面進上來的數相加了,你們說從個位算起方便還是從高位算起方便呢?
生:個位。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了用豎式計算乘法從個位算起比較方便,但還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是什么問題知道嗎?
生:進位了。
師:那我們是怎么解決的呀?
生:進位的時候用一個小小的數字記在個位和十位的中間。
師:好,在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新問題,我們也想出了辦法。那么一個數乘一位數用豎式計算是怎么算的呢?我們能總結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先算第一個因數個位乘第二個因數,如果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生2:我還是覺得從高位算起比較好。
師:哦,是這樣的,那等會再用這個方法算算,如果覺得不行再改回來,好嗎?
反思:
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思想。因為知識的內化,必須是學生個體針對問題對現有材料和已有知識加以分析,展開思維,才產生遷移的過程。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于不同的個體知識背景和思維方法等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思維過程。本環節在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如何解答一個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勇于說說自己探索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共同分析討論思維的正誤。同時鼓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提倡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時,允許學生既可從高位乘起,也可從低位乘起,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即進位)時,自己領悟哪一種計算順序更簡便。教師努力做到尊重學生,民主教學,認真傾聽他們之間不同的意見,給他們發表自己想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無恐懼的情景下自我檢查、反省、逐步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了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并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優化,讓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10-19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01-15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0-18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說課稿06-18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說課稿03-12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說課稿12-10
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教學反思09-30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1-30
《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教學反思范文03-08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