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偉大的人性美。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2、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一、談話導入,構建閱讀背景。
1、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隨作家劉章一起認識了搭石,我們反復詠嘆了這句話——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小組內自由朗讀)。
2、提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寫成一個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能從“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句話中體會到淳樸鄉風,豐滿人物形象:看見上了年歲的老人還如此善良,我覺得中年人也會這么做,一身風霜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鄉風,代代相傳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寫滿善良的風景。
2、我能從這句話中“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边@是一道布滿和諧的風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3、我能自由讀課文,尋找“美”。生一邊讀一邊畫出最能體現搭石美麗,是一道風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5、我能從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學等等。
6、我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么樣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著,人的影子在搖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蕩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動,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讀得讓溪水動起來,讓心中有清波在蕩漾,有人影在晃動。
三、課外知識拓展延伸。
師:欣賞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樸實動人的畫面,相信同學們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種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師羅丹的名言:“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2、我能說說身邊平凡事物的美。
3、美無處不在,我能把發現的身邊的美寫下來,把“美”留住。
4、一塊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調優美;一塊搭石,就是一段諧調的舞,姿態婀娜;一塊搭石,就是一首謙讓的詩,娓娓動聽;一塊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畫,賞心悅目。然而,這些美好的行為,在鄉親們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當然,而在我們眼里,卻構成了最美的風景,這就是——搭石。
5、我自創了一首詩: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著萬物的成長;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我們拾起這顆顆奪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吧!
6、我也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鄉的搭石
腳步輕快
清波蕩漾
…
作者劉章也說:生活是泥,我是樹,生活是水,我是魚。
師: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無名小溪之上,不知為多少人服務過!它們默默地讓人走,讓人踏。在這尋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讓家鄉人引以為豪的故事。他們是那么勤勞、無私,那樣的謙讓、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我學習了網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后思考:班上沒有電腦,怎樣讓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過簡筆畫,于是我在板書上下功夫,既要體現家鄉風景美,又要讓學生直觀的懂得了搭石在家鄉起的作用和含著的美,于是我把家鄉人的品質寫在每塊搭石上,突破了重、難點。
教學要回歸本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分層次地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解詞,每次讀的目的不同:
如緊扣“脫鞋綰褲”、“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協調有序”等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家鄉人每次過小溪脫鞋綰褲的不方便,通過讀明白什么是“緊走搭石慢過橋”,朗讀“前面的……后面的……”句子,從而進一步理解“協調有序”等詞語。
2、拓展練習說話:
運用“假如……總會……”關聯詞,讓學生想象畫面練習說話。既培養了想象力,有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不足的地方在于,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讀的形式還可以更靈活。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的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教學目標】
。、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掛圖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提問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21課《搭石》,(板書)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從課文當中知道什么?(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地方搭石頭?為什么要搭石頭?……)
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出幾個主要問題并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你們很會思考,也很會提問題。我想這些問題在課文內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這些疑問都能解決,明白了嗎?下面,同學們就開始自由的大聲讀課文,注意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咱們看一看在文中出現的一些詞語,誰會讀?(指名領讀)把詞變成字還會讀嗎?誰來試一下?
。ㄖ该髯x、齊讀。)
2、讀得都不錯,看來大家的識字能力都很強,那課文能讀好嗎?咱們來檢查一下!
(指5名同學讀。)
。、課文讀完了,大家聽得非常認真,能不能評價一下?你覺得哪個地方讀得特別好?哪里還需要提醒一下?
(學生評價。)
。、書讀到這里,前面提到的問題能解決了嗎?誰來說說你能解決哪個問題?
。▽W生解決,教師擦掉已解決問題。)
四、精讀課文,研讀品味,發現“美”,感受“美”
。薄⑼瑢W們,老師發現你們很會讀書,很會思考問題,剛才的問題都解決得非常好。搭石不過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間隔擺放的天然石塊,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石塊呢?大家讀課文
。、 3、4自然段,把特別能打動你的句子畫下來,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動你?
。▽W生邊讀邊勾畫。)
。、誰來把感動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ㄖ该x。)
。础⑦@么多打動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誰?(搭石)難怪作者說這普普通通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書讀到這里,你能說說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嗎?(學生暢所欲言)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板書: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是什么?(板書:用心)下面,用我們的心再次走進由搭石構成的風景,好好的體會這風景里飽含的美!
。、請同學們默讀2~4自然段,畫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簡單的寫出自己的感受。
。、一邊讀一邊理解這也是讀書的好方法。誰來說一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受。)
⑴ “上了點年紀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招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從這幾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一種美,誰能讀出這種美?(一名學生讀)老師聽到這位同學在讀“無論、只要、一定”這些詞語時,都加重了語氣,我們在讀的時候還應該把那些詞語讀得重一點,更能體會到為他人著想的這種美。(學生說,)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比剛才好?
。ㄖ干x、齊讀。)
、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的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L景美、音樂、動作協調。)
、 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美麗的畫面。
。ɡ蠋煼蹲x。)
、 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讓我們感受了動作的協調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節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讓我們感受到了風景美。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一段美美的讀一遍。
。▽W生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⑶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被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W生說:互相謙讓,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種美,你在平日里做過幫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嗎?
(找一兩個學生說。)
、 你在幫老人做事時,你想過得到別人的表揚了嗎?你們也像這個村子里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當然的事。
④ 你們自己讀一讀,把感受的美讀出來。
(學生自讀、指一名學生讀。)
7、讀到這里,你覺得搭石在你的心中還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塊嗎?
。▽W生說。)
搭石雖然還是那塊普普通通的石塊,但是它默默無聞,任人走,人任踏,不僅僅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接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們連結著故鄉的小路,也連接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請同學們飽含贊美之情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課后延伸,拓展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我們的心靈在平凡的搭石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鄉親們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問問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搭石這樣普通的事?你發現了嗎?
。▽W生說。)
小練筆:這么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們中間有美,我們不能一一都說出來,那就把它們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
用心
。玻贝钍
美
【課后反思】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無聞中凸現。這節課我主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并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針對這一課的教學效果,我的課堂反思如下:
1、課堂的調控上不夠靈活,不能很好的駕馭整堂課。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反思,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2、講課的語調平緩,沒有及時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
。、課準備得太倉促,心理上還是較為緊張,底氣不足,很多設計好的環節沒有把握好,一帶而過,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4、課文最后一句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句話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沒有很好地讓學生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在感悟后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表達。
整體感覺教學設計還應多一些預設,課堂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我還應該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升華自己的情感。
這堂課肯定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提出你們寶貴的建議。再次謝謝大家!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2、會用“假如……就……”說話
3、領會樸實的鄉情,樸素的情感
4、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檢查預習入手)
同學們,昨天我們預習了第26課《搭石》,首先看一下詞語的掌握情況。指名讀,然后再找一生領讀。(詞語掌握好了,這對理解課文很有幫助。)
二、題目質疑
最初看到文章的題目,你曾有過怎樣的疑惑?(什么是搭石?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開心中的疑團。
三、學習第一段
通過預習,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嗎?(投影出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這就是搭石。)請同學們對照屏幕再來讀讀這句話,看看你還能從中獲取到什么信息?(人們很細心,能夠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帶來了方便。)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體會人們的善舉。
這些搭石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一說。(引出最后一段,投影出示: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大家再讀讀這一句話,搭石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怎么還能聯結著美好的情感呢?
四、學習二——四段
1、請同學們默讀2——4段,畫出文中表現人們美好情感的句子,畫出后在旁邊寫出你的感受。
2、集體交流
(1)上了點年歲的人……才肯離去。
從這句話你能體會到什么?(想的很周到,時時處處為人著想)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無論、只要、一定、再、直到、才)讓我們再讀這個句子,體會老人的一番心意。
。2)每當上工……美感。
這些句子讓你有怎樣的感受?(人們動作整齊,走搭石的聲音動聽,像畫一樣)人走搭石的聲音為什么如此美妙?(這是一曲和諧生活的贊歌!)
語言訓練:什么像畫一樣?(溪水蕩漾,微波粼粼,人影倒影其中,真是一幅和諧靜謐甜美的鄉村生活圖景!)
對照屏幕,情景音樂渲染,層次朗讀:
晨光熹微,沐浴著晨光,人們上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W生接讀)
中午,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水面上波光粼粼。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W生接讀)
暮色降臨,金色的陽光灑滿小溪,人們下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W生接讀)小結:這就是令作者懷念無比的鄉村生活:溫馨,祥和!
(3)如果……假如……的事。
這些句子讓你有什么感受?你還能體會到什么?(人們互相謙讓,互敬互愛。)俯下是什么意思?
理所當然是什么意思?【小練筆】仿寫句子:
假如遇上----------來走搭石,----------就---------------------------,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小結:是啊,鄉村的人們就是這樣世世代代秉承著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傳統美德,和諧生活,幸福工作,友愛相處,善良為人。
五、總結寫作手法
本課語言樸實無華,讀著卻感人至深。作者從生活中并不起眼的搭石發現了人性之美,作者想要歌頌的不是搭石,而是鋪搭石的人們;作者想要贊美的也不是搭石,而是像搭石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們。這種寫法,我們稱之為借物喻人。
六、小練筆
美無處不在,我們的周圍同樣有著美的影子,你能從身邊找到美的足跡嗎?請你寫下來。
關心父母,這是美;體貼他人,這是美;保護環境,這是美;盡職盡責,這是美;尊敬師長,這是美;誠實守信,這是美;
……
小結:只要你用心體會,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很美,你身處的環境很美,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美麗的世界!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營造了一處處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到這些美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落實大語文觀。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中心句,讓學生重點體會三幅感人畫面,去層層深入地閱讀文本,進行感悟。以“美”作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從看的見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見的人性美、情感美,讓學生從文中去尋找、發現美,感悟、體會美,抒發、表達美。課堂上的三讀中心句,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2、扎實落實字詞教學。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在詞中認,放在句子中讀,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把字、詞放到語境中學習,既有利于掌握音形義,又易于理解文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我引導學生采用了多種方法理解詞義。如,在教學“脫鞋綰褲”一詞時,我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綽綽”時,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難點。
3、注重激發興趣。我在導入中,采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作者的家鄉,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深深地體會到了美,興趣被激發起來,教學也就在這濃濃的美中開展起來了。而在理解“協調有序”的時候,我又讓學生模擬走搭石的一群人,通過朗讀,來“身臨其境”的體會,從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協調有序”。我還讓學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重點詞語,想象畫面,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通過一次次地朗讀、積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體會人間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過程,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對于上了點年歲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學生的想象還不夠豐富,體會得還不夠深刻。
2、要進一步加強朗讀訓練。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想象畫面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
1、(出示課件首頁:流水聲響起)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去小溪邊。聽,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流淌,它流過田野,經過果園,滋潤著土地,澆灌著良田,它就像一條鋪滿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緩緩向前。咦,這是什么?(指搭石)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來這就是搭石,是給人們帶來方便的一些石塊。這么普通的搭石,卻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從中看到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劉章去鄉村游覽一番,去“觸摸”這些平凡而可愛的搭石。
二、發現美(5分)
1、(課件:打開“讀一讀”)
(1)這小溪,這搭石,這鄉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讓我們走進小村莊,去細細地體會文中流淌著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3分鐘)
2、討論交流: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美麗風景)(課件:打開“討論與交流”)(板書:景美)那課文除了寫景美,還寫了什么呢?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觀察發現。
三、品味美(22分)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我們的心靈去品味這道風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與同學交流、體會。(提出具體學習任務:默讀2-4自然段,人們走搭石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邊讀邊劃) (2分)
(一)“擺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這些美吧!依順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師范讀)
2、師:“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讀重強調了什么呢?(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指導學生讀)
3、師:多好的老人呀,當他急著趕路,卻發現搭石不穩時,他會怎么想呢?表情會怎樣?
4、師:多么淳樸善良的老人啊,他不僅這樣地想著,還會這樣做著,他是怎樣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穩,是反復地踏,從老人反復踩踏的動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獻美或心靈美) (板書:奉獻美)
6、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去讀讀,生齊讀。師引讀:當大爺早上去喝茶,經過搭石時,只要……當大爺傍晚接孫子放學回家經過搭石時,只要……(師生合作讀)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讀句子。出示:“每當上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讀?體育課上我們常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排成一行(háng)而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齊讀“一行人”)
3、體會“協調有序” (從哪里可以看出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
4、師: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剛抬起腳來,后面的就緊跟上去。誰也不搶路,誰也不突然止步,這叫——協調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練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見,人們之間的——和諧美。(板書)
4、聽,他們在協調有序地走著,你聽見什么聲音了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你還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5、好一幅美麗的圖畫啊!這鄉親們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構成一幅如此和諧的美景圖,你就不想通過你的朗讀把這幅畫再現出來嗎?(指導朗讀)(如:好文章要讀出韻味來,把感知的美讀出來,誰來挑戰他?)
6、是啊,每當下工,一抹夕陽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著一縷一縷的光彩,聽著潺潺的流水聲,附著踏踏腳尖點搭石的聲音,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美麗和諧的畫面。(齊讀)
(三)“謙讓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出示:“經常到山里的人……理所當然的事”
、僮杂勺x第一句話,想象當時的情景,兩人碰面會說些什么?同桌之間表演一下,并指名上臺表演。從中你發現了怎樣的美呢?生自由發言。(板書:謙讓美)
②這種事情是不是經常發生?你從哪里讀懂的?(經常、大概)這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動呀,你會怎樣去讀?指名讀。
2、學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來走搭石,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呢?(出示句子)齊讀兩遍。你們能做做“伏下身子”這個動作嗎?(請學生在座位上做動作)
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假如你是那位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生:不需要
師:為什么?生:因為我們家鄉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生:不會師:為什么?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指課件文字)
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師:因為(指課件文字)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師:因為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通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書:敬老美)
師:通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家鄉的人一代一代都是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樸實的父老鄉親啊!他們美好的行為,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深受感動,讓我們帶著感動齊讀這段話。
(四)最后一段(3分)
1、這一塊塊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迎接著過往的鄉親。你們看,這搭石,不正是這群可愛鄉親們的寫照嗎?(課件:打開“體會語句”)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文意。(你讀懂了什么?)(看板書,從人們走搭石可以看出鄉親們具有奉獻美、和諧美、謙讓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來贊美家鄉的人啊!(板書:人美)讓我們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來頌揚鄉親們這種偉大的人性美吧!
四、尋找美(4分)
1、是啊,這搭石構成的道道美麗風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斕,使我們的生命也更有意義。作者從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見了美的畫面。你現在一定對美有了新的認識,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情發生。讓我們一起尋找身邊的美吧。(課件:打開“發現美”)
2、指名說說身邊這樣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學們,我們不但要善于發現美,更要去創造美,多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你看他們……(課件:打開“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景人奉獻美
搭石和諧美
謙讓美
美美敬老美
“分享美”中介紹:洪占輝是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是大學生,身邊的女孩是他的妹妹,不過他們沒有血緣關系。是洪占輝那犯有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于母親離家出走,洪戰輝讀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4年。
非典:2003年.中國出現了非典這一種傳染病,當時疫情向全國擴散,死了不少人,特別是那些可親可敬的醫生和護士,為了治病救人,把自己卻傳染了,以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呀。
[教學反思]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無聞中凸現。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欣賞、升華。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涵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節課即將結束,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并想到了與它相關的哪些人或事。讓學生聯系生活去發現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教材分析:
《搭石》這篇課文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寫的是鄉村質樸的事物,用的是鄉村般質樸的語言,表達了村民們質樸純潔的美好心靈。課文通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碑老人過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僅在于供人們在溪面上行走,它還聯系著故鄉的小路,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譴、惰、綽等7 個生字,讀準 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溪水猛漲、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在朗讀和評價過程中品位拖鞋綰褲、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詞,并感受看得見的具體的美。
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識搭石。
1、(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從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塊一塊平整方正的石頭擺在小溪就是搭石
齊讀課題
2、課文中有一句話具體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以后,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3、現在你會介紹搭石了嗎?
二、整體感知,疏通課文。
1、自由讀讀課文。
2、交流反饋,出示詞語,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交流釋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沒有這些搭石,家鄉的人們都怎么過小溪的呢?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出示: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重點理解脫鞋綰褲)
四、感悟搭石,構成風景.
1、擺搭石那么有講究,走搭石就更有講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嗎?
出示:家鄉有一句 緊走搭石慢過橋的 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理解:協調有序)
。1)生讀句子,正音。
。2)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那你從哪里體會到美了呢?還能從哪里體會到畫面美呢?
。3)指導朗讀:
五、小結。
師: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走出了畫面美,那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們留到下節課來學習。
六、作業
教學反思:
第一次上語文公開課,我選定了《搭石》這一課,并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這篇課文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我是讓學生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來讓學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來體悟,最后試教下來感覺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點水,所以最后還是扎扎實實,在第一課時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過這次上課,各位前輩的指導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語文的方法,如:以讀為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讀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課堂上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讀進去,這一出一進,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途徑,就是學生發展語言的方法,就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手段。
所以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
如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這塊內容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指導朗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后面的緊跟上,踏踏的聲音,像輕快地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句時我將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點擊成紅色引導學生讀一讀,說說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相機學習生字綽,課件出示字典的三種解釋,學生聯系上下文知道應該是姿態柔美,然后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通過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師生合作著讀一讀,真切體驗協調有序。
學生通過品讀、感受,在頭腦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協調有序的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本課所在單元主題是“人間真情”,旨在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培養學生謙讓、友善、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育學生做一個心靈美的孩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备鶕@一理念,我嘗試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中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試圖通過所想象的畫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體會到人間的真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美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間真情是永恒的主題。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成長……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搭石》,看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這一主題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出示詞語)請一個小組的同學開火車輪讀,評議正音,齊讀。
2、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什么是搭石?然后說說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自由交流,初識搭石
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自讀自悟
默讀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劃出相關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不懂的地方標注問號。
2、小組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讀讀感受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
3、全班匯報
各小組選一位同學交流:你從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這是一種怎樣的美?交流的時候,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見。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交流要點:
⑴上了點年歲的老人整搭石
出示句子:上了點年歲的老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你發現了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
從“無論”、“幾個來回”“一定”“直到”“才”等詞語體會老人樸實善良,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心系他人的風景。(板書:心系他人)
⑵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了美?
指導理解“協調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從中感受畫一般的美景和鄉親們勤勞質樸、和諧美好的生活。
指名讀,相互評議,指導朗讀。全班配樂朗讀。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和諧互助的風景。(板書:和諧互助)
、敲鎸γ孢^搭石、背老人過搭石
出示句子: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這真是一幅幅溫馨的畫面,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理解“理所當然”,從“伏”這一動詞體會山里人尊老敬老的美德。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謙和禮讓、尊老敬老的風景。(板書:謙和禮讓尊老敬老)
齊讀2-4自然段,感悟字里行間蘊含的美。
小結: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讓我們看到這個小山村不僅景美,這里的人更美。(板書:景美人美)
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搭石吧。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文有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在生活中有像文中這樣普通的物、平凡的人,也讓你感受到美嗎?請你說一說。
(出示句式: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美就在身邊,美就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評。
五、課堂小結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學生自由交流)
2、作業: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對我們很有啟發,我們也來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書設計】
21搭石
心系他人
和諧互助
一道風景(景美)一份真情(人美)
謙和禮讓
尊老敬老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7
教材分析:
《搭石》一課是本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散文,是作者劉章以家鄉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為素材,運用質樸的語言為讀者展現出家鄉人擺搭石、走搭石的優美畫面,向人們傳遞著家鄉人淳樸的民風和為他人無私奉獻、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學習本課不但要使學生通過一幅幅美的畫面,體會其中蘊含的人性美,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表現美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家鄉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場景中,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體會作者是怎么樣通過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3.創設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對家鄉的人們有什么作用?”。
教學準備:
師生查閱的本文的寫作背景資料及作者劉章的資料。 2.為本課制作的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墒亲髡呙棵炕貞浧鹱约旱募亦l風景,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最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平凡而美的搭石。(結合PPT配樂引入情境,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檢查預習,介紹作者劉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讓學生思考:我們這篇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哪些內容?
(第一段講)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X擺搭石;(第
三、四段寫) X走搭石;(最后一段議)以石喻人。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幫助學生了解大意,整體把握。
(二)學習生字詞,多音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學生讀,并在課文中標出“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挽褲、間隔”邊讀邊學習生字詞;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學習“譴責、懶惰、平穩”;
4、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習“俗語、平衡、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結合實際理解“俗語”就是(緊走搭石慢過橋)
5、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習“伏下、聯結、理所當然”;
6、學習多音字“漲(zhǎngzhàng)行(xíngháng)間(jiànjiān)調(tiáodiào)”
(二)再讀感知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沒有搭石會怎么樣呢?”(訓練學生默讀,要求略讀)用“ ”在課文中畫出相關句子。(學生回答)師:搭石就是用石頭搭成的橋。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挽褲)收工就必須(脫鞋挽褲)、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總之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你體會到了什么?生:(搭石對家鄉的人們很重要)
師: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人們過河就必須使用搭石,再讀一讀什么是搭石。說說搭石又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
生:(很方便、很美)
師:同學們體會到了搭石給家鄉的人們帶來了方便,讓家鄉很美。家鄉的人們怎么走搭石?這又是一幅怎么樣的風景呢?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漲”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山洪暴發、猛漲、褲子、平穩、平衡、聯結、清波蕩漾、理所當然、有序、伏下”等11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學會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教學重、難點
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輕音樂起)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師:看老師板課題(生看師板課題)師:齊讀課題生齊讀:搭石?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3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聽明白了嗎? (生自由讀課文3分多鐘)師:剛才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嗎?誰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生: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以后,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你找得真準,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氣變涼”,你再讀。 (生再讀)師: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生: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師:“挽”是個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來的意思。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生1:脫鞋挽褲
師:人們收工就必須??生2:脫鞋挽褲
師:人們趕集就必須??生3:脫鞋挽褲
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4:脫鞋挽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生齊:脫鞋挽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總要脫鞋挽褲,家鄉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認為會很辛苦。生3:還會很麻煩。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讀什么是搭石。
(生齊讀“進入秋天,……,這就是搭石”)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1:我覺得有了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方便了。師:不錯,這種渡小溪的方式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生2:搭石一塊接一塊地鋪在水里,我覺得很美。
師:你體會得很細膩。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劉章爺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相機板書)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師: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靜靜地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師:我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依順序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課件出示語段)你找的是這幅畫面.(“行”變紅)這是一個多音字,讀什么?
(生有的讀xíng?,有的讀háng?)
師:意見不統一呀,想一想: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常叫我們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作排成一?生:行(háng?)
師:這些在搭石上行走著的人叫?生:一行(xíng?)人師:齊讀兩遍。 (生讀)
師:這還有幾個詞語,誰再讀一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變紅)男生來。
(男生讀一遍)
師:“人影綽綽”要讀準確,女生讀。 (女生讀一遍)
師: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協調有序”體會到美。
師: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生1:就是很有順序,配合得很好。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師:你聯系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師:(指這組問)你們現在走在哪?生:搭石上。
師: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進水里,有信心嗎?生:有。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腳來師:后面的生2:緊跟上去
師:(速度漸快)前面的生3:抬起腳來師:后面的生4:緊跟上去
師:(速度再漸快)前面的生5:抬起腳來師:后面的生6:緊跟上去
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師: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走在搭石上,這邊兩組走前面,這邊兩組走后面。師:前面的
生(組1):抬起腳來師:后面的
生(組2):緊跟上去(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生:協調有序
師: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生:協調有序
師:體會得好。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師:“綽”是生字,課前大家查了字典嗎?生:查了。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這是學習的好習慣。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綽:A外號B寬裕;富裕C形容姿態柔美
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生:我認為是“姿態柔美”的意思。
師:不錯,還有一個詞語叫“綽綽有余”,“綽”又是什么意思?生:是“寬”的意思。
師:是嗎?你知道“綽綽有余”這個詞語的意思嗎?生:就是很寬。
師(微笑地):老師告訴你,“綽綽有余”不是“很寬”,而是“很寬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生:我覺得是“寬裕;富裕”。
師:理解了嗎?(生點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生1: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師:體會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來豐富,用心來體會這兩個詞語,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師:你還想來描繪一下,說吧。
生2:我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
師:聽你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打開手勢)請讀讀這兩個詞語。
生2: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你的朗讀把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大家帶進畫里呢?
師:(指舉手的生3)你來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生3(聲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師:身臨其境吧? (生點頭)
師:還有想讀的,全班一齊讀。 (全班讀)
師:水波在輕輕地蕩漾呀,再讀。 (全班再讀)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擊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師:誰來讀?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來,咱們推薦一位同學吧。 (全班同學推薦一生讀,生讀,臺下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吹竭@樣的情景,讀?? (生齊讀)
師: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生再次融情朗讀)師: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生:一道風景
師: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生:讀“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師:能談談你對這幅畫面的感受嗎?生:我覺得家鄉的人能夠互相地謙讓。
師:好一個謙讓,你讀懂了文字里含著的美。男同學,一起感受這份美。 (男生齊讀“如果有兩個人……”)
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生:讀“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會帶著問題讀書,這有個生字(課件中“伏”字變紅),齊讀三遍。生:fúfúfú
師:這個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們再讀讀,讀著讀著,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 (生自由地讀幾遍)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生1:“理所當然”打動了我,家鄉的人覺得是應該這么做的。師:有你的讀書體會,還有其他的嗎?生2:我覺得“伏”字打動了我。師:是的,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讀書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彎”的意思。
師:我們再看看這個“伏”字,什么結構?生:左右結構
師:(出示字理圖)左邊??
生:一個人師:右邊??生:一條犬
師: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小伙子。 (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生:不需要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家鄉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生:不會師:為什么?
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指課件文字)??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師:因為(指課件文字)??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師:因為??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師:通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尊老愛幼
師:是尊老還是愛幼呢?生:敬老
師:你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書)??生: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通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1:我覺得家鄉的人一代一代都是這么做的。生2:家鄉的人十分地謙讓,十分地淳樸
師:我注意到你的發言中有兩個“十分”,那也就是說,這已經積淀成山村淳樸的鄉風、民風。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的??生:一道風景
師:讓我們捧起書,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讀課文的3、4自然段。)
五、激發想象,練習表達。
師:是啊,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著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生1:假如膽小的孩子來走搭石
生2:假如拿著行李的外鄉人第一次走搭石生3:假如回娘家的婦女走搭石師:假如……假如……誰總會怎么做,人們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呢?發揮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說說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發揮想象想)
師:咱們來交流交流。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會用強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過搭石,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還用上了文中“假如……總會……”的關聯詞,這真是一道令人難忘的風景!生2:假如遇到扛著一大包行李的外鄉人來走搭石,年輕人一定會接過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還會提醒外鄉人“緊走搭石慢過橋”。
師:淳樸的民風已經在你心中播下了種子,這真是一道感人的風景!
生3:假如有殘疾人來走搭石,家鄉的人會脫鞋綰褲,不顧水涼,小心翼翼地扶他過搭石。
師:這真是一道聯結人們美好情感的風景!還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總結,預告下節課內容。
師: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會永遠地消失了,但是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 (生齊說??心頭)師:搭石上還有哪些看得見的美?還有哪些看不見的美?作者又是怎樣表達這些美的呢?……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板書:
21搭石
家鄉的一道風景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9
教學內容:21搭石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詞語。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3.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重點:讓學生們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
談談對搭石的了解。通過預習,你對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學習字詞,走進課文
1、抽讀生子
2、讀“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蕩漾理所當然聯結”、
三、小組合作分段學習討論
(一)學習
自讀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們是怎樣挑選、擺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詞語理解體會。
“平整方正”是為了讓人們??按照“兩尺左右”的間隔均勻擺放是為了??從中感受鄉親們的善良、質樸。
(二)、學習2——4自然段。
在這美麗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睜大眼睛發現美、一起來欣賞美。
1、指名分段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聽邊想象,說說你都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
2、生談自己發現的美
(1)老人及時調整搭石。
(2)一行人協調有序地過搭石。
(3)兩人相遇,招手禮讓;遇見老人,背負過溪。
3、欣賞第一幅:讀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會怎樣想,表情、動作會怎樣?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討論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讀。
4、欣賞第二幅:聽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進一步感受鄉親們相親相愛,生活默契,所以動作協調。配樂感情朗讀,讀中體會美好情感。
5、欣賞第三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拿起筆發現美、尋找美。然后各抒己見。重點體會“理所當然”感悟每一位鄉親都是這么做的,都具有無私奉獻精神。
四、用朗讀和討論來理解最后的情感升華。
在反復的朗讀中,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0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场⑦\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引出搭石
1、從課文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自讀課文:
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交流學習“什么是搭石”。
。场⒔涣鞔钍o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導質疑,自主尋美
。、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導學生質疑。
。病⒛x2~4自然段,尋找美麗風景。
。、交流所尋風景,相機板書:
整走讓背……過……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ㄒ罁䦟W情,重點感悟。)
。、一行人“走”石圖: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⑴讀通句子,正音。
、埔龑W生用查字典、聯系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小結學法。
、菍W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石圖”的美。
、确磸蛣撛O真實情境,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勺儞Q文字的排列,讀出詩的韻味。
、恃a充作者的生活體驗,配樂情境引讀。
、私庖,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胖该x:
正音:伏。
、谱灾骶氉x,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侵笇Ю首x,運用字理、創設情境、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仍俅位乜邸按钍瑯嫵闪思亦l的一道風景”,引讀。
五、激發想象,訓練表達
。、展開想象,試著用“假如,總是,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寫一句話。
。病懺捊涣鳌
3、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搭石》教學設計與反思11-11
《搭石》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2-07
《搭石》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參考07-16
《搭石》教學反思06-21
搭石教學反思05-24
《搭石》教學反思11-04
搭石的教學反思01-23
搭石的教學與反思02-20
《搭石》教學反思06-30
《搭石》教學反思精選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