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7 08:36:4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周三我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研究課。我講的是第五單元《左右》。反思整個教學實踐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誤的遺憾。我在教學中,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1.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認識左右比認識上下、前后要困難一些,有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常常在判斷物體的位置時將左右顛倒。對此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本課我把知識點的切入口是放在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如要發言時你要舉那只手,生活中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因為學生已經有了這些生活的習慣動作,所以一旦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為學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記憶。

  2.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安排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如觀察、模擬和游戲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適當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比較、推理與思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如對“左右”的認識,安排擺一擺活動,由于桌上擺放著幾種學具,學生在說這些學具位置的時候,就可以有多種語言表達方法,而每一種方法的敘述都將促使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3.教學活動中滲透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例如,最后一個環節,判斷小朋友上下樓梯都是靠哪邊走的?讓生示范懂得都是靠右邊走,因為存在著相對性,結果都是靠右走的。我又不忘記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就要養成右側通行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到的數學要服務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總之,所有教學環節和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更好的達到擬訂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愛上數學。

  但也有讓我不滿意之處:教完本課覺得還有以下的不足,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個別“學困生”還需要教師適時點撥、留給他們更長的時間去思考,但課堂上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會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學時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沒有把“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落實到課堂中來。通過作業反饋,還發現少數學生對于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知識點還沒把握好。另外本節課在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

  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注意這些問題,爭取講好每一節課。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這節課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是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在教學“認識1----5”這節課中,依據課標精神,我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系,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到數字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

  本節課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開課伊始,師生交談:“今天的課堂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想不想看看?”學生們聽后情緒高漲,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觀察圖畫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說說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幾個?圖上還有哪些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5”這些數來表示?通過創設這個兒童喜歡的`情境,既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在觀察、表達的過程中初步認識了1-5這些數,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字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認識1—5”各數,我注重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主要通過下面四個環節來進行:

  1.數一數。

  教師操作:手里拿一根小棒,問用數字幾來表示?添上1根是幾根?用數字幾來表示?……

  2.擺一擺。

  引導學生擺學具(圓片)按要求擺出相應數量的學具。(1-5個)

  3.寫一寫。

  寫數字是學生初次接觸,先由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再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把這些數字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寫完后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師生互評。教學時也可以引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數字的字形。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4.說一說。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的重點。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字?學生找找周圍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以一個數字為代表的實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再現了數字的意義。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練習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積極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評價。如學生觀察畫面時,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課堂評價:“你觀察到的這么多,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只要認真觀察就會有很多的收獲!你在觀察時還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依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評價:“你的動手能力真強!把你想到的動手擺了出來,真了不起!”。通過及時、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評價語,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在講完課后,我對本課進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有些內容是本學段內不作要求的教學知識硬加到了學生的學習欄中,導致吃力不討好,講了還等于沒講一樣,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第二、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臺上,只怕學生說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讓學生在說完后,自己再發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說,發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后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比如在4人握手時,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這時應讓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方法,并給同學介紹,這比每個孩子說,師在上面做記錄要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課堂真正精彩,讓學生真正受益!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本節課我力圖做到以下幾點: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學習情境。

  老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了解校園”這一主題情境,讓豐富有趣的信息資源,給學生探究發現新知,提供廣闊的天地。

  2、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生活實例,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設計一系列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如通過“估計老師準備的`黃豆”“疊放數學書,,體會一萬頁書的厚度”“猜學校人數”“觀看天安門國慶場景感受大數”“說說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數”等情景串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實際含義,讓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體驗了認識大數的必要性,感受到數學與生活飛密切聯系。同時培養與提高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在本周四根據學校安排我上了第八單元中的《解決問題》一節,本節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不同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解決同一個問題,訓練算法多樣化。

  2、落實四能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行習慣養成教育,有效地去組織課堂,完整的表達。

  解決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解決問題,對題目的題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前一階段的學習,

  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能從圖中提取信息,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選擇加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具備“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孩子把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首先,在喚起與生成環節,通過考眼力,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為新課做準備。接著出示口算。復習已學過的計算方法,為后面解題做準備。

  其次,在探究與解決環節,通過對“一共有多少人?”的充分探究,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信息,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引導找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為后面學生自己做題提供了依據。基于此,我在訓練與應用環節,就只領著做了第一題,其余的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效果還可以。

  最后,回扣板書,回憶本節內容,并總結,教育學生,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像在復習口算時用時過多,課件不熟練,檢查時只注重了結果,忽視了數據和過程的檢查,語言沒有激情,忽視了課堂生成等,總之,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總之,我愿虛心學習,做一名優秀的老師。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總結反思數學教學的反思12-05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1-05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06-02

數學的教學反思10-25

數學教學反思06-13

數學教學反思07-18

數學教學反思10-28

數學的教學反思04-20

數學教學反思03-19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數學初三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