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19 18:02:1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范文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1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分周長和面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律。通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借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現實客體,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感知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細觀察表格,有什么發現?“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發現?”少數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有所感悟、發現,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最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最大。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2

  一、教學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周長的含義,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首先是復習周長概念并說一說長方形與正方形邊長的特點;然后讓學生探討出用測量的方法,先知道邊長再求周長,通過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長特點,進而優化所得公式,得出最后結果: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周長=邊長×4;最后進行適當練習和思考題,開闊學生思維。

  三、存在問題

  1、提問學生關于長方形、正方形邊長特點的時候,說的是‘邊’而并不是‘邊長’,有些誤導學生,導致沒有按照我預設的發展;

  2、忽視了課堂生成,學生提出了好幾種求解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導致課堂主要還是我在講,學生學得有些被動;

  3、板書的時候將長方形寫成了‘長方開’;

  四、改進措施

  1、備課前應仔細研讀教參,規范數學用語;

  2、多積累經驗,適應課堂生成,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3、克服緊張、慌亂的習慣,平時多注意板書的書寫。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3

  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在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利用毛線裝飾手中的圖畫,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發現:有的毛線太短不夠圍出圖形的邊;有的毛線剛好可以圍出圖形的邊。以此為契機,使學生在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為長方形圖片和正方形圖片做相框(兩張圖片的周長相等),問哪個相框用的彩帶多。學生出現了三種猜想:①長方形相框用的彩帶多;②正方形相框用的彩帶多;③兩個相框用的彩帶同樣多。對于學生的猜想我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告訴他們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要使別人心服口服,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引發學生探究欲望。

  另外,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對于這些方法,我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處地拋出一個新的問題:“說說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并說明理由。”又一次激發孩子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現實的、有意義的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之中了。通過小組交流,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與取舍。這不僅驗證了剛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時又從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個挑戰的問題出現了:練一練第三題,求鋸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長和剩下的長方形木板的周長各是多少?再一次進行學習與探究。在學習探究與討論交流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我們所努力追求的數學教學,應該是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的`教學;應該是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的教學。通過教師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學生參與其中的活動,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也為今后學校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基礎,因而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最優化計算方法。

  整節課我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覺得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兩點:

  1、注重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學中我借助楊伯伯付工人工資這一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先讓學生交流中發現需要花邊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然后動手測量算出長度,這樣就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然后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學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不過,這節課我并沒有把公式硬推給學生,允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我想這才是教學最需要的。

  2、注重學生課堂的主人翁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所以,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識。在理解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分工合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并小組討論計算方法,在全班交流、匯報后,才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

  綜觀整節課,我和學生都在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中一起學習,學生樂于學,每個學生都在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但在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給每個學生都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也不足,沒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今后我會多加注意的。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11-16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說課件05-18

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1-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評課稿02-0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評課稿(5篇)02-0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評課稿5篇02-02

《面積的認識》教學反思10-29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