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白鵝》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白鵝》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白鵝》教學反思1
《白鵝》是小學四年級的一篇課文,作者對白鵝的特點描寫得惟妙惟肖,字里行間也洋溢著作者對白鵝的疼愛。我認為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中年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習得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這節課我就做到了這一點。
第一、能善于運用多媒體課件理解詞語,比如:凈角京劇中的一個人物造型,地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多媒體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
第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聯系上下文理解了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三眼一板”即白鵝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這是白鵝吃飯時的一規矩,任何時候都不變的規矩叫“三眼一板”,這都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理解。
當然,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孩子,生活經驗非常有限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白鵝,所能見到的是動物園里池塘中戲水的天鵝,它們的叫聲,動作,樣子和生活習性與課文中的家鵝形象很難進行比照。要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一定的難度,再者作者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文人,課文的寫作時間是上個世紀的中葉,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和作者生活的時代差距很遠,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文人心態以及成人化的審美情趣,對孩子來說缺少親切感,課堂上,不管我怎么引導,學生都讀不出“味”。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其他老師建議我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語文《白鵝》教學反思2
《白鵝》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選教材時做了改動。文章結構極其簡單,全文圍繞一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白鵝的叫聲、步調、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鵝的驕傲,可愛。與以前所接觸的課文不同的是,整篇課文主要以反語的形式和活潑、流暢、詼諧、準確的語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種新的、表述語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認識到作者對事物的觀察的細致,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語言的“別有用心”,也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反語的獨特魅力。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便在自己的課堂上,由“高傲”入手,設計了幾個大問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交流,去細細體會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現出的白鵝的“兇”和“厲害”,實質是對白鵝的盡職、勇敢的贊賞;體會白鵝步調的從容、大模大樣,體現的不過是作者對白鵝由衷的喜愛和關注。
應該說,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僅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較脫離口語化,書面性較顯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謅謅”。這些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比如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文章的重點語句,進行大膽的聯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間所蘊藏的對白鵝真摯的喜愛;讓學生模仿表演,加深對白鵝的高傲的認識,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還有讓學生試運用書上精彩詞語幫白鵝做自我介紹……
這節課的設計里,最沒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領悟(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這一環節上的教學有點亂)為了使學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語言,進而感悟白鵝的高傲,我想我在課堂上走了不少彎路,但學生的認識仍只是停留在“白鵝”叫聲大而嚴厲,而不能從文字表面進一步去體會作者對白鵝的贊賞。我有點急,只好聯系他們對狗的印象來引導他們感受白鵝的盡職勇敢和忠誠,進而使學生觸摸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當然,學生很不錯,一點就能領悟到。但是我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反語的特點,還有待在下一個課時里,結合鵝的吃相做進一步的引導和交流。
語文《白鵝》教學反思3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后,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并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扎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語文《白鵝》教學反思4
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
我在教學是要求學生在體會文句之后,邊讀邊表演,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優美詞句的意思,更準確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原本沉寂的課堂氣氛開始出現生機。在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學生都能認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的突出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表演鵝吃飯的情節時,能把鵝吃飯“架子十足”、“從容不迫”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鵝老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僅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較脫離口語化,書面性較顯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謅謅”。這些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多種教法,比如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文章的重點語句,進行大膽的聯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間所蘊藏的對白鵝真摯的喜愛;讓學生模仿表演,加深對白鵝的高傲的認識,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還有讓學生試運用書上精彩詞語幫白鵝做自我介紹……
【語文《白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白鵝》教學反思10-25
《白鵝》教學反思(15篇)01-17
《白鵝》教學反思15篇03-16
語文課文《白鵝》教后感和反思12-18
《白鵝》教學課件09-12
課文白鵝的課后反思12-18
【推薦】《白鵝》教學設計02-23
四年級上冊《 白鵝》教學反思12-22
課文白鵝的教后反思12-18
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