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花》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花》的教學反思1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句段的訓練為“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因此在教學《荷花》第一課時,我注重圍繞上述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過程。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庇弥i語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調動了學生情緒,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脈絡(聞到清香——觀賞形狀和姿勢——想象情景)進行整體感知。從全局出發了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
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或詞語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 隨后組織匯報交流。這樣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了美的語言。
在學生交流匯報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體現了“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圖。
最后,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美麗的、動人的荷花。看后鼓勵學生自由起立發言。說說“此時此刻,此時此景,你想對冒出來的荷花說寫什么?”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荷花》的教學反思2
《荷花》一課,作者把荷花寫活了,教者當然也應該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學本課時,就利用荷花課件力爭把《荷花》一課教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每個學生當作一朵荷花,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千方百計帶學生走進課文,讓他們也陶醉在荷花叢中。
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通過學生的朗讀,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欣賞課文,對于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獲。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當學生體會到作者是怎樣看荷花時,組織學生反復誦讀相應的段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情;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誦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生的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
我們在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細賞之后,學生對課文內容也爛熟于心了。
《荷花》的教學反思3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閱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前不久在我集團總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永正來我校送課,教學了三年級的《荷花》。教學中體現的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的閱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啟示。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并布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于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
如于老師在導入新課后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艾F在我一起讀題目!边@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于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后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于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斑@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后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著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 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形象
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課程最后于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并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為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為“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教學中于老師介紹了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致優美,耐人尋味。然后說:“《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然后又介紹方法說:“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于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痹谧x書過程中于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后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于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注在旁邊!边@里于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于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后,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么,并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捌纷x”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
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并說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保ㄚA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于老師繼續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著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贊美的讀出)。
于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于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后,于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于老師給予指導,并范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著想象讀。通過于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 醉在優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說“創新”要適當!皠撔隆笔呛檬,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為“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扎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前面敘述中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在于老師教學中,學生通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本”進行了扎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钴S,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本”相貼切。
再如,在教學到“有的還是花骨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時,于老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花骨朵”是怎樣的,有的學生說:“含苞未放”、“含苞欲放”,還有的學生道:“含苞羞放”,這時于老師又豎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貼切,又運用了擬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這樣“創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多處,每一處都讓我感覺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這才是課改體現的“創新教學”。
以上三點是筆者聽課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師的課展示了教學藝術的無窮的魅力,表達他對閱讀教學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究體會。
《荷花》的教學反思4
<荷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很喜歡。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美,我先花了一節課的時間來朗讀,等學生讀的很熟了才來講。
學習第二段時,學生在體會“冒”字是否用的好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冒”字用的好,不能替代。有的學生認為“冒”字好,但用“鉆”字也可。不過大家都認為“長”不好。我沒有表態,讓學生自己辯論。雙方意見相持不下,討論得很激烈。最后我說,那我們來查字典,看看兩個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比較字意,學生認識到還是“冒”的意思比較貼切。
今天學習第三自然段,我說:“現在你們就是一朵荷花,在陽光下亭亭玉立,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們閉上了眼睛,一會有些孩子舉起了手:“老師,我看到了許多人在觀賞我們!庇忠粋孩子說:“我看到蝴蝶飛來了,在我身邊舞蹈。”我欣喜地說:“你的想象力真豐富!焙芏嗪⒆优e起了手,“我看到了一只青蛙跳到我身邊,呱呱地叫。”“我看到了一位畫家在畫畫,畫出了美麗的我們!。學生們高興地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下午我改學生的小練筆,寫一種花,學生是周末回家寫的。大部分學生寫的不錯,但是仿寫課文的痕跡非常濃。想到他們才開始寫植物,仿寫未嘗不可。一個學生寫的特別有意思,他說看三角梅的時候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腳,早有蜻蜓立上頭。他把這句改為:小花才露點點紅,早有蝴蝶露上頭。我覺得寫的很好。部分學生估計是看了作文書,還知道升華中心,升華到喜歡花的品格。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描寫花時沒有順序,以及描寫得不夠詳細。明天重點講這方面。
《荷花》的教學反思5
在40分鐘時間內,較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聞著荷香,走進課文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后能身臨其境,賞心悅目。課前,我布置學生們去了解荷花的資料,并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課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視覺享受,蒼翠欲滴的荷葉、含苞待放的荷花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經聞到了那一陣陣淡淡的荷葉香,悠悠的荷花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導想象說話
我在教學時通過音樂和教師的朗讀,讓學生沉醉在其中,激發學生的想象,而后在學生有所體驗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語句或轉換角色體驗或在朗讀中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美妙與有趣。第四小節中還有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么?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告訴我她要為我授粉!薄靶▲B飛過來,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薄耙恢恍∏嗤芴胶扇~上,告訴我捉害蟲的樂趣。”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缺失之處,比如,由于教學時間不夠,“蹈”的教學并沒有完成;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后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荷花》教學反思15篇12-24
《荷花》教學反思(精選13篇)12-23
《荷花》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12-18
荷花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22篇)12-18
三年級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3
課文荷花案例與反思12-18
《村居》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2-24
《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3
荷花的語文教學課件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