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課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所教的“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事實上就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不算復雜,教學時讓學生借助圖形,自我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列式:3/8+2/8=?,交流想法時,有的學生直接數涂色板塊得到這張紙的5/8;也有的學生說3/8里有3個1/8,2/8里有2個1/8,合起來就有5個1/8,也就是5/8;還有的學生說直接把分子3和2相加得5,分母不變,得到5/8。
不難看出,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時,只要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就行了。然后再讓學生自主探索3/8-2/8的計算過程,有了前面同分母加法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得到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的1-2題,由于3-4題和第1題類似,所以我將這兩題作為課堂作業,另外補充了兩題:一道選擇題,主要是針對作業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學生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另一道游戲練習有利于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概括,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教學效果看,整個教學環節還算流暢,學生的表現的都不錯。但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游戲這部分教學時,如果在讓學生寫算式前,先讓學生好好觀察分數的特點之后再去寫的話,可能學生就會寫得更快更好了。還有在課堂教學中我自己沒能面向全體,有部分學生沒有得到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在教學細節的處理上再好好研究。
數學教學反思2
這兩天的課堂上一直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教學時,我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口算練習作鋪墊,然后隨機出示一題異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口算。在學生出現疑惑時,再讓學生討論,相機揭示出課題,這可能也就應了“以疑激欲”這句話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一時間濃郁了許多,接著以比一比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也都是其樂融融,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差的,可是這兩天的作業,學生的正確率卻是大不如前,每次作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要訂正,把我改的頭都暈了。真搞不清,這批學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起了我平時的教學,自從接觸了課程改革,自從接觸了新教育實驗之后,在我的教學之中,都能夠自覺的貫徹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滲透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見有多大的提高,這也正是最令我困惑的,為什么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考試時的質量卻不見提高呢?
我突然想起了師范時學的`《心理學》教程中對于記憶曲線的描述,我們的數學作業的設計不就是迎合了這個記憶曲線的規律嗎?每天課上要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當天的中午作業不就是對學生課上所學的一次鞏固嗎?而家庭作業是對課上所學的再一次鞏固,只有經過這三次的鞏固,我們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學得扎實有效。可是我們現在的學生所做的作業不就反映了他們的作業態度嗎,在這樣的作業態度下,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又能鞏固多深呢?
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要想學得扎實,就必須加強這每天兩次的課外作業的作業質量,改正學生作業時的態度。我自認為我的課上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了出來,可是到了課外沒有很好的監督,尤其是家庭作業缺少了家長的有效配合檢查,學生家庭作業質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出來嗎?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因為這樣的手段已經讓學生完全喪失了學習時的樂趣,只是為了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時的成績,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為了達到學生在正常情況下難以達到的優秀率和及格率而強迫學生在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
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首先,讓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數后,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分數組成加法算式并進行分類,然后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已有經驗,并讓學生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接著,再讓學生根據另一組分數加法的特點,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在教學1/2 +1/8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么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辦法找到1/2+1/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或者借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學生有的進行操作,有的進行計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探究,參與學生的探究,我請了3位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中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并著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要先通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由折紙涂色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1、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層面上。
2、 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節的銜接也不夠流暢。如:在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后,可讓學生猜一猜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怎樣計算,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
3、 在講解1/2+1/8的算理這一環節中,我覺得還沒有講透為什么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添加這樣一環節,就是出現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兩個圖形時,把它們重疊合并成一個新的圖形,并提問學生現在這個圖形可以用什么樣的分數來表示,學生自然是無法對這個既有二分之一又有八分之一的圖形用分數來表示,這樣反過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數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從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再計算這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了。
4、 在學生自主探究1/2 +1/8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利用正方形紙,通過涂一涂、折一折,看看1/2 +1/8=?但是就沒有下文了,其實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礎上交流折紙的方法,并讓學生展示作品,進行交流,重點讓學生觀察發現,通過操作,原來的1/2變成了4/8,它的分數單位變成了1/8,4個1/18加1個1/8就是5/8。
5、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由于學完通分這個知識已有一段時間了,有部分學生已經遺忘了,不知怎樣進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時,老師應強調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這樣計算時會比較簡便。
總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設計復習鋪墊時,我設計了一組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題,帶領學生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實從學生的反饋中已能感覺到學生約分化簡的意識不強,因為之前學生學習同分母加減法時計算結果是不要求約分的,本學期學了約分后,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化到最簡,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習慣。另外我還設計了通分的練習,學生的完成效果不錯。課后反思,覺得可以把第一組練習題去掉,因為例題中會有類似的復習,把節省的時間留給后面。
探究新知,我將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開教學,先教學加法,再教學減法。選擇加法的例題時,我沒有選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與圖形緊密結合出現了4道加法,引導學生將這4道加法分成兩類,一類是同分母加法,一類是異分母加法。在學生列加法算式時,有一個同學的回答是把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和一個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來,這是課堂生成的東西,我沒有急于表態,把解釋權留給學生,事實證明別的同學解釋的很好。到驗算時,出現了問題,本以為驗算對同學來說不成問題,因為它和整數加法的驗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卻發現學生無法將整數加法的驗算遷移到分數加法中來,出現了困難。反思一下,這個環節可以在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學完了以后再來處理。對于學生的困難要細致處理,帶著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并板書。
在練習鞏固與應用的環節中,我覺得自己高估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班上學生整體的計算能力不強。
總體來說,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課的教學還是要扎實,注重板書的示范性和細節的處理。我有時在進行計算課時,往往注重怎樣把算理講透,而計算只要把方法講清楚,學生照著算就行了,所以這節課的計算過程做成幻燈片展現出來,看來這還不夠,畢竟是小學生,在計算上還是要教師親自板書示范,帶著學生一步一步的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再讓學生反饋練習,進行板演,及時發現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再次講解?偠灾,要教得扎實一些,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還是要收。
2、繼續增強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當學生驗算出現困難時,我的情緒也受到了影響,盡管我提醒了學生驗算方法,但覺得處理得還不到位。
數學教學反思5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并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
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
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有計劃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數學課程教學反思12-23
《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反思范文12-23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10-30
精選化石吟教學反思11-06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11篇)12-07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精選13篇)12-03
《荷花》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12-18
荷花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22篇)12-18
《慈母情深》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12-17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