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菩薩兵》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菩薩兵》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菩薩兵》教學反思1
在語文的教學中,如果把表演帶入課堂,一改學生被動閱讀的地位,促使學生多動腦,多動手,主動參與閱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有利于展示學生的才華。在教學《菩薩兵》這篇課文中我嘗試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收獲。
具體體現在:
1、以演代講。
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喜歡的演一演的形式,讓學生來演一演藏民當時的所想所言,深切地體會當時藏民們的心理、神態、語言,不知不覺化解了“菩薩兵”這一難點。特別“你們是菩薩派來的吧”這一句符合人物特點的話,雖見平常,卻可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之深。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想像,把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與詮釋,通過表演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請學生演一演藏民見到紅軍會怎么做,怎么說,這就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從多個不同的側面去思考,拓展思維的空間。在學生獨具匠心的表演中,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嘗試合作學習。
學生的個體學習是基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可以發揮課堂教學的群體功效,為學生成功學習提供幫助。在讓學生演一演時,讓學生四人小組分角色試著演,既發揮了集體的功效,又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一部分不善表現自己,或膽怯的學生也得到訓練。
3、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表演之后,讓學生評一評演得怎么樣,在評的過程中再一次引導學生感悟了課文,進一步探究學習,把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次。在愉快的評議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菩薩兵》教學反思2
上《菩薩兵》這一課時,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學生向我提問:“藏胞”是什么意思?我引導他們逐字理解,知道了藏胞就是藏族同胞。那什么叫“同胞”呢?我反問學生,他們通過查字典知道同胞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朱德司令把就是藏族人民稱為藏胞。學生思考之后明白了朱德司令把藏族人民看作親人,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課文中朱德司令說的三段話體現了他對藏族同胞的一腔愛心。第一處,在藏胞不明真相,躲進深山,不敢露面時,朱德說:“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一句反問,表明了他為藏胞著想的急切之情,一句感嘆表達了他對藏胞著想的關切之情。第二處,在紅軍找不回藏胞時,朱德說:“這也怨不得他們。他們是讓反動軍隊糟蹋怕了。現在已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想辦法幫助藏族同胞把地搶種上!鼻耙痪潴w現了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后一句,朱總司令從藏胞的利益著想,體現了他對藏胞的一片深情。
第三處,在春耕動員會上,朱德說:“我們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里更是看出朱德對藏胞的真摯愛心。學習這三段話,我都讓學生先體會藏胞的意思,了解朱總司令和戰士們對藏胞的感情,再通過朗讀來體會,在讀中感悟,感悟后再誦讀,把朱德總司令對藏族同胞的關愛讀出來。此時總司令的形象更加高大,朗讀也更有味。由此反復誦讀,多次落到最后一句“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從而明白藏族同胞稱紅軍為菩薩兵的原因。
《菩薩兵》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深入理解。因此,課前,我讓孩子去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了解這段歷史。特別是,第一課時,我讓孩子們暢談自己的了解,給學生創造一個課堂氛圍,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課的語言文字。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去理解“烏云遮住了眼睛”的深層含義。對“種子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的兩層含義,以及“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的理解也比較快。
原本我以為這節課會很枯燥,沒想到,課堂上也擦出了“火花”,當一個孩子談到“烏云遮住了眼睛”這句話,“烏云”就是天上的烏云,特別黑,讓藏胞看不清楚時,立即有許多孩子舉起手,反對他的意見,并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讓我覺得很欣慰。
《菩薩兵》教學反思4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為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這一點,繼續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后來又這樣來贊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鑒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系后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里,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菩薩兵》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軍事斗爭,而是寫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故事生動感人。在還沒有上《菩薩兵》這課前,我真有點兒擔心,因為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已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孩子們會喜歡這樣的課文嗎?為了上好這課,我大量地查閱了相關資料。在教學時,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點的教學:
一、注意背景資料的補充
在第一課時時,我給學生補充了些有關中國紅軍長征的資料,讓學生了解為什么紅軍會到藏民居住地區去,以及他們長征途中是如何的艱辛。這能幫助學生對“紅軍”的形象有個大致的把握,也為學生理解紅軍與藏幫之間之所以能建立這種“魚水情”做下鋪墊。
二、注意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在這篇課文中,朱德總司令的話語是教學的重點,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說說體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本體性。而他說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能理解這句話,為什么藏胞稱紅軍為“菩薩兵”這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補充藏民的生活信仰
藏民大多數是信佛的,菩薩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所以菩薩在藏民心中有著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紅軍比作他們最崇敬的人,這是對紅軍最高的評價。補充了這些內容,學生理解藏胞稱紅軍為“菩薩兵”更會水到渠成。
四、與現實相聯系
我將紅軍這種一心為民的形象與當代最可愛的人——中國解放軍聯系在一起,這更是與“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相呼應。
這節課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紅軍為民著想的這條主線的體現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重點的把握了,從而忽視了整體性的東西。
二、對學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評價性的語文。
三、作業設計不周詳。我的有個作業是: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代他們寫信。但在做這個作業之前應該教學時有所鋪墊,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說說當藏胞看到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時會對紅軍說些什么,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會比較順手了。
四、板書設計應更清晰明了,能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
【關于《菩薩兵》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菩薩兵》的教學反思12-26
《菩薩兵》的教學反思12-26
《菩薩兵》的教學反思5篇12-26
菩薩蠻溫庭筠教學反思11-04
菩薩蠻溫庭筠教學教案10-31
菩薩蠻溫庭筠教學流程10-29
菩薩蠻溫庭筠教學設計10-24
菩薩蠻溫庭筠的教學設計10-28
菩薩蠻教學設計溫庭筠10-25
關于菩薩蠻溫庭筠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