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法不可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取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教材,結果是學生是一無所獲,關于這一課的教學 ,我認為必須采取教師指導的方式,于是我就給了同學們一些問題,同學們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去看教材,收獲甚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真正認識到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效果。當我在上第一堂的時候,按著我備課的思路去講,學生的接受效果不好,特別是相應的違法行為應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學生掌握的一塌糊涂,當我上第二課的時候,改變了策略,我從本節課的根源說起,違法應從法律開始,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法律的類型,特別是憲法,教材中僅僅已連接的形式提到一嘴,但是也得讓學生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同學們知道了法律的類型,就很容易的針對相應的案例去判斷相應的違法行為,知道了違法的行為就很容易的知道會得到相應的處罰,行政處罰教材中只在案例中體現,但是,學生提出了異議問:“老師,一般違法就不用受懲罰了嗎?”這時我才注意到行政違法和民事違法的懲罰是刑事制裁和民事責任,即受到警告、拘留、罰款等懲罰。
總之,每上一節課,我都能得到一些收獲,我們一定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成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讓自己在成長中進步。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
課標中“成長的我”第三部分“學法用法”中要求學生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分別介紹什么是違法、犯罪、刑罰等內容。第一目:“誰都不能違法”。主要介紹什么是違法。首先通過小勤的事例說明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我們不能違反法律。其次通過三個違法情景并填寫表格說明了違法的含義及類別。最后簡要說明了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第二目:“犯罪必受懲罰”。主要介紹了犯罪行為和刑事處罰兩部分內容。首先說明了犯罪行為的含義;其次簡介了刑法及其性質;最后說明了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關于刑事處罰,介紹了刑罰的含義以及我國刑罰的種類。最后,設計了一個乘飛機開玩笑的討論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不論什么原因,只要觸犯了法律,就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他們易受環境的影響,又對法律、犯罪等內容了解不多,法制觀念淡薄,往往只看到法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件,極易產生某些不良行為,如不及時提高認識,進行糾正,便會滑向嚴重不良行為的范圍乃至發生犯罪行為。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3
在上這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課標和教材,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之前法律部分的學習,發現學生的相關法律常識欠缺,于是確定教法和學法。從總體上看,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下面我對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并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有:
1、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運用近期社會熱點案例和準確到位的列舉方法使得教學效果良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方法較好,在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升華兩個環節中落實到位。
3、教學過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兩個板塊同時采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當法官”兩個活動設置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一些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具有時效性,同時應該更加的準確。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應當做教學事例列舉。
在我看來,怎樣的一節課算是好課呢?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獲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那么,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學設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的收獲了知識!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4
1、一些法律知識較抽象,雖然是要求“了解”,但其實很多內容是學生有興趣想知道的、有疑問的,如“主刑”和“附加刑”。
2、多使用書本的內容,書本的活動環節是相互緊扣的,使用起來很實際,但可能例子的時間有點遠,可以考慮使用近期的、相對應的時政熱點。
3、部分知識與初一上冊內容相結合。
4、要結合知識點,相應做一些知識的建構。如:違法行為的分類。
5、綜觀四節課,在課后的了解和復習中,我們看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還是不如理想的,需要多種方式進行復習。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5
這個教學課的內容十分的繁多,并且專業性較強。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必須要將這個知識發生背景與生活拉近,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鑒于思想品德課的課程安排的問題,在這節教授課中新知識必須要有在本課堂上學生消化檢測的環節,否則學生的.知識遺忘率是十分驚人的。所以在最后的“小組合作”環節的設計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教學完畢后,仍然感覺知識點組織較為松散,不夠緊湊,如果能將四集故事濃縮成一到二個情節,背景更加清晰,學習效果更好。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6
八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一些成人觀念,在感性的同時更加理性。本節課我們采用更加直觀的典型案例,更吸引學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本節課我們通過案例、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形象的同時更具備知識性。讓學生了解了違法行為及其種類,知道了身邊的一些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懂得了違法無小事,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增強守法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本節課學習法不可違,在了解違法行為種類的基礎上重點認識身邊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法律名詞較多,通過作比較、分析案例等方式進行區分,有助于學生理解。可以在學習本課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的法律條文,為了解各類違法行為的表現作好鋪墊。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選取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為背景,設置問題能夠調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均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直接呈現給學生關于違法犯罪的特點和運用法律的時機,未免有些生硬,應嘗試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以后教學應該多了解學生,提前研究透學生心理,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7
1、本節課一開始通過的意義和規律的復習,使學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數也可以這樣表示,但究竟該怎么表示,有什么規律?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這一難點,也使學生明白一點大于10的數可以表示成a×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數。
2、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讓每個學生能從同伴的交流中獲益,同進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和歸納能力。
3、書的例題只有一題,即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至于已經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它的原數是什么這種例題,書上并沒有出現,為此教學時增加補充例題,更進一步地讓學理解指數n與整數位的關系:n=整數位-1。
4、數感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出學生能力的生成點,數感的養成也是一樣,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演練進一步體會數感。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8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怎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還體會了數學發現有時會源于一個人的好奇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過程主要包括:
1、本節課一開始的創設問題情景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用一個很常見的實際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數也可以這樣表示,但究竟該怎么表示,有什么規律?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這一難點,也使學生明白一個大于10的數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數。
2、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中間的合作與交流,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同伴的交流中獲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和歸納能力。
3、書上的例題只有一題,即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至于已經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它的原數,是什么這種例題,書上并沒有出現,為此教學時增加補充例題,更進一步可以讓學生理解指數n與整數位的關系:n=整數位-1
4、數感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出學生能力的生成點,數感的養成也是一樣,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演練一步體會數感。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用的不是自己學校的學生,總感覺學生對小組中的合作、互助不知應該如何合作、互助,校校間的操作有一定的差異。再就是教學練習中有關單位換算的計算題仍是出錯較多的地方,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細心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學,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感受、描述的方式方法,對較大的數有了深刻的認識。
總的感覺,學生的配合、參與的還是較積極主動,所以在教學中只要精心設計,一定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9
做一做,是科學記數法在應用題中的具體應用。通過把大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可以讀、寫方便、準確。提高做題的正確率!但做題中,有一定的難度,仍需小組合作,教師點撥。學生的主體性顯現較少。
課本中有《讀一讀》這個環節,我把知識的了解,隨機變成了常出的數學題。把1707.0萬千米2,997.6萬千米2,959.7萬千米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提升了本節課的難點,同時也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學生經點撥,完成良好。
科學合理的板書設計,又一次引領同學們對本節知識點的總結和回顧。總的說來,本節課的先學后教教學方法值得長期使用,小組合作科學使用。上課時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要長期培養,以便在今后的課堂中節省寶貴的時間。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0
本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處理,設計了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的教學過程,設計從兩方面下手。
一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討論、交流,設計一開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身邊最近發生的臺風災害造成的損失出發,給出幾個看、讀、寫都不方便的數據,引起學生強烈認知上的沖突,激起學生想尋求一種方便、簡潔的表示方式的欲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認識科學計數法表示大數的意義與方法,
二是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改變了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轉化為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使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在每一位學生的親身體驗與自主學習中逐漸展現,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06-13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范文03-08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通用5篇)06-10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01-15
《法不可違》的教學設計07-04
法不可違說課稿06-13
法不可違的教案06-29
法不可違的教案08-26
法不可違的說課稿范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