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中的《字母表示數》這一課,看教材時我覺得這節課資料簡單,但比較抽象,在備課時我就嘗試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實際設計本節課,在本節數學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三大特點:
首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用字母表示數”在數學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樣讓剛剛接觸這些知識的小孩子理解“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在什么狀況下用字母表示數”呢?于是,我采用了上課初,我選取了學生最熟悉的電視臺標記(cctv)、撲克牌(A、J、Q、K)和肯德基(KFC)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從那里感知到字母代表的意思,然后從生活中提出有字母的事例;其次我選用了學生喜歡的兒歌《數青蛙》,透過唱兒歌,來體會、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做到了“生活性”和“數學性”相結合。
其次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掌握知識,變“學了做”為“做中學”。我把書上的淘氣與媽媽的年齡之間的關系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我找一名學生與我配合做游戲,全體學生的用心性很高,都愿意上臺,這一下就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了。在猜老師的年齡時,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這樣我就很自然地引導到我與該生之間的年齡關系,從而引出用內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兩者的數量關系,在簡單愉悅的氛圍下讓學生能夠理解了抽象的知識。
最后習題設計搞笑,生動。本節課在學生學完新知后,其精神正處于疲憊狀態,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讓其思維充分活躍起來,我在習題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我給每道題都配上了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題目的顏色很鮮艷。我設計了唱兒歌,讓學生放松情緒,同時在那里我采用了絢麗的圖片吸引學生。同時,我還引導大家回憶以前學過的運算律,用字母表示出來兒童用品大全。學生興趣很高,從而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
不足之處:
在講課時,我對學生的信息反饋不到位。課堂上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將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迅速納入下一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但我只是點了個別學生,尤其是在說一個內含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時,沒有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在課堂上多數都是被我點將的,沒有能聽取各類學生的意見;學生練習狀況也應既有互評,也有教師根據學生基礎適時抽查;優則按高標準要求與評價,差則按低標準要求與評價,并及時給予個別點撥,在課堂上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本課在反饋與評價上顯得不夠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夠鮮明。
結合對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知識和本次課堂教學的深切體會,讓我感到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材、領悟教材、學會超越教材,更要了解學生,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我的課堂效益才會更高。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上了一節《用字母表示數》公開課,這節課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早在四年級的教本中已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點,教學方面難度不大。那么如何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全新的知識呢?
因此,我決定在設計過程中應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對于這節課,我有以下這幾點感觸:
1、實現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等等。教師要為教材內容選擇生活背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
以我兒子的一張照片導入本課,猜測兒子今年多大了,既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是為揭示課題做了自然有效的鋪墊。拋出這樣的問題:“既然大伙兒都不能知道確切的兒子歲數,那么如何來表示兒子的歲數呢?”引出:可以用文字來表示,比如,若干歲,可能多少歲,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揭開本課的課題。那么對于兒子的年齡,學生就可以自行定義一個字母。接著,又讓學生猜測老師的年齡,提醒學生:老師的年齡比兒子大25歲。提出問題:那么老師的年齡怎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呢?如果已知老師的年齡用某個字母來表示,那么兒子的年齡怎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呢?字母在表示年齡時,是否有一定的范圍呢?這些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的,這也考驗了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采用“猜年齡”游戲這一環節成功地營造了玩中學、學中玩的輕松學習氛圍,學生自然總結出相應的數量關系,再把數量關系用用字母表示出,體會了用字母表示的優越性。
這樣的預設不僅是從學生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在充分調動積極性的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新的問題。“兒子與爸爸的對話”這一環節,“我已經說了N次了”這樣的設計也凸顯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無所不在。
2、分析生活性、趣味性強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應用字母表示數的意識。
使學生有意識的應用字母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是本節知識的難點。所以,我在教學中在數量關系方面大潑筆墨,給了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的充分空間。
如:從家去超市的路程,行駛了一段后,還剩下多少?在公交車上,原有多少人,下車幾人,上車幾人,現在有幾人?
如:例1中擺三角形所要用的小棒根數逐步滲透等,為學生創造了探索天地,并在研究過程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簡便概括。
3、增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的有效理解。
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的體驗。為了發揮學生已有知識的有效作用,實現語言概括到字母表示的對比、過渡和加深,我分層次的安排了圖形有關公式和熟悉的運算定律,激發學生進一步體驗符號語言的優越性,使新舊知識在深層次上達到了統一。
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方法,屬于“陳述性知識”,而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準備了“微視頻”,學生自學簡寫規則,然后在運用中加強理解與認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反思中,深化對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的理解。
4、數學課堂中數學思想滲透化。
數學思想是小學知識的靈魂。我們不僅要在用字母表示數中讓學生感受到對應思想,更要讓學生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了解到字母表示數的發展史。
5、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能力以及自主構建學習能力。
數學課本是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數學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窗口讓學生主動地去接觸、使用這個工具讓學生在讀課本的過程中接受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解讀這些信息。在本課即將結束之前,留有3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學思考的學習方法,自己再將課本以及課后習題進行鞏固。
一節課“轟轟烈烈”地度過,但更多的是課后的思考。課堂上學生寓教于樂,學習生活化,體現了學習的本質。但是,課堂上的集體呼應會造成一種人人都懂的假象。所以在日常性的數學課堂中,每節課確確實實要留有讓學生獨立作業的時間。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一節課沒有讓學生靜悄悄地完成作業的時間,我就很懷疑這節課的實效性。”畢竟數學技能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訓練,或許精講多練是我們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的精華,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3
要讓學生較快較好的學好用字母表示數,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感到,我們學習的就是我們身邊的數學。使學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我認為,從實物的個數抽象出自然數是學生思維的一次巨大的飛躍,這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從數再到字母,又是學生思維的一次巨大的提升。所不同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弱,剛開始學習時對數的理解很模糊,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接受起來比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較為容易一些。要讓學生較快較好的學好用字母表示數,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感到,我們學習的就是我們身邊的數學。使學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目的,使學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數這是代數最本質的東西。
其次,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本部分內容,可以先用數,后用字母來表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理解、感悟、體會字母能夠代替數,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再次,用字母表示數是由數到式的一個過渡,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這樣做可以使問題的闡述更簡明、更深入,同時,前面學過的數與代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加強和提高。最后,在四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用代數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體會其優越性,讓學生體驗成就感。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4
用字母表示數,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由具體的數和用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是比較難于理解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從喜歡的、熟悉的兒歌《數青蛙》入手,用“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青蛙兩張嘴……”制造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需要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困惑中,從而產生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懸念。這正符合新課標要求:“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意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此,我通過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索。
新課標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活動。”所以我在利用教材例題的基礎上重組教材,我讓學生根據相關條件從順逆兩個思維的方向用字母表示女兒和爸爸的年齡。讓學生真實感受女與爸爸之間的年齡關系,目的是讓學生不單純地依賴模仿,通過觀察、類比,從而得出同一件事,但由于表達的方式不同,數量關系也不同,含有字母表示的式子也不同,讓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從中進一步體驗到用字母表示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及學習的價值。
最后讓學生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約性的優點。在通過數學王國的故事吸引學生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更簡便的寫法。學“a的平方”的讀、寫法及含義,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的簡寫、略寫法,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參與學習,獲得學習成功的滿足,使學生產生符號感的思想,從中受到數學符號的簡潔美的熏陶,激發學習數學的`內在積極性。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在練習中注意精心設計發展性練習。一是深度的拓展。二是廣度的拓展。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充分引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讓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讓知識在課堂中煥發出活力,讓課堂充滿數學趣味和積極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成長與發展。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5
從實物的個數抽象出自然數是學生思維的一次巨大的飛躍,這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從數再到字母,又是學生思維的一次巨大的提升。要讓學生較快較好的學好用字母表示數,應注意首先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感到,我們學習的就是我們身邊的數學。使學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及目的,使學生明白用字母表示數這是代數最本質的東西。其次,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本部分資料,能夠先用數,后用字母來表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理解、感悟、體會字母能夠代替數,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實施教學時我注意了一下環節: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能夠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
片段:看到(幻燈片)課題“字母”兩字,你想說什么?生活中、數學中哪里見過或用過?有的學生說:“乘法交換率、結合率……”,有的說:“求未知數X”,學生很少提到生活中用到了字母?然后我就用心地引導。“你明白這幾天中國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嗎?”學生立刻齊聲喊到:“神州六號升空。”“是呀,我們的CCTV專門做了報道,你明白CCTV是什么意思嗎?”學生又齊聲喊到:“中央電視臺。”于是,我又追問:“你什么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用字母表示的?”哇!學生有的說:“WTO……”學生有的說:“乘法交換率、結合率……”“交通標志P”透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用心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幽默的課堂
片段1:“誰來說一下自己今年幾歲啦?”她說:“我10歲了。”我說:“那我今年多大?猜一猜?老師47歲,我們倆相差?我之后問:“當她1歲的時候,在媽媽懷里哭的時候,我多大?當她6歲的時候,背著書包上幼兒園時,我多大?……”“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算的?”學生說:“老師與她始終相差37歲。”你能再推算下去嗎?學生說:“會。”這樣麻煩嗎?有沒有簡便的表示?學生說:“用字母表示。”有的說用字母b表示,有的說用字母x表示。我說:“都能夠,我們用字母a表示吧,那我的歲數怎樣表示?”學生說到:“用a21表示。”“a21表示什么?為什么不用a21、a30來表示?”…
片段2:前面的設計稍做改動,當學生會推算年齡后,我說:“老師18歲師范畢業,那是他幾歲了?”學生哄堂大笑。“為什么笑啊?”“那時他還沒生下來呢。”“那么當老師200歲時,他幾歲了?”有的喊:“179歲”,有的說“不可能”,這時課堂在一片笑聲中進行的,能夠想象學生學習的熱情。用學生感興趣的特殊年齡理解老師與學生的年齡關系,他們理解用字母表示和差關系的問題,從中又滲透字母的選值要根據實際生活。
三、把游戲帶入課堂
片段: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十分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開火車讀,要求讀的流利。讀到7只青蛙……有些學生讀的不流利了,也沒了先前的新鮮感,你還能說下去?如果100只青蛙呢?你能利用這天的知識把它十分清楚的表達出來嗎?哪位同學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呢?第一位學生說:“n只青蛙,n張嘴,n只眼睛,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不對,就應是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創設思考的課堂
(1)引:老師有個小朋友,他看我班同學學得這么認真,很想把他自己搞笑的一段經歷跟大家分享,想明白嗎?
(2)出示:小明的星期天。小明從家出發,帶了20元錢,走了180米經過學校,又向前走了c米,到了新世紀商行,買了x枝鉛筆,每枝鉛筆0.5元,又買了做手工用的彩帶m米,每米0.15元,回校做手工時把它剪成了b段……
(3)根據其中的關系,你能想到一個內含字母的式子嗎?它表示什么?
(4)你能把你寫的算式寫在黑板上我們一齊交流嗎?結果出現了很多算式,如:“180+C”“0.15”,“0.15”,“20-(0.15+0.5x)”……這一道題既有用字母表示和差關系,又有乘除關系,很好的鞏固了本堂課的知識點。
【《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9-17
積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1-12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09-29
《數圖形中的學問》教學反思02-17
《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12-23
《相反數》數學教學反思12-25
《億以上數的讀法》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15篇03-16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數豆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