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1
剛拿到這堂課,心中一陣竊喜,我在四年前曾經研究過這節課,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細看了起來,又認真進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誕生了,在進行完試講后,覺得學生雖然也在這堂課上認識了周長,但是認識的程度不夠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層上,而我的設計也沒有體現學生對周長的深層理解,與學生的知識生長點不相吻合。
試講完后,楊主任給我們進行說課,她指出我應該在教案里體現周和長,這使我為之一顫,我講過了一遍,居然沒有想到這一點,光顧著把周長的概念通過多種活動給學生,只要讓孩子們知道周長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長度的就把這個概念輕松解決了,我真是愚笨!
我覺得本節課另外一個令我有感觸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周長是有長度的,就給學生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想辦法真正的動手去量一量這個三角形的長度,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真的想不到要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而且給出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也讓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長,比如量一量再計算、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在計算周長時,可以一邊一邊的相加求出總的周長,也可以量出一邊的長度再乘以三,這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性,而用繩子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化曲為直的思想。
最令我開闊思路的是本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給學生一些不同長度的小棒,讓學生同桌合作隨意拼擺圖形,然后畫出所想拼擺圖形的示意圖,然后再計算所畫圖形的周長,我覺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加鞏固周長的定義,而且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求的了圖形一周的長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就再拼拼擺擺中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鞏固和練習。通過本環節還可以通過學生們擺出的的長方形,讓學生們在匯報時能夠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不同算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只可惜最后一個環節我沒有處理好,我看到孩子畫出的示意圖有問題,一邊的總高是3厘米,相對邊的高度是2厘米,而學生畫的連接線居然是平行的,為了訂正這個問題,我就把剩下的時間用在了研究這道題上,當時腦子一熱,就順便把移補的思想講給了孩子們,其實課后冷靜下來一想,我連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還沒來得及探討,移補完卻要讓孩子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真是……看來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得練!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以及認識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也為以后學習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了基礎,因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2、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因此我是如此設計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提供籃球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近,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動手操作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新知。比如:我讓學生用線圍成一個長方形,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的意義,在充分認識周長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課件出示的籃球場的周長,這樣學生會很輕松的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準確計算出籃球場的周長。
三、恰當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不同的計算方法中擇優,在學生的民主決定后我再進一步解釋選出的計算方法的意義,然后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在學習正方形的計算方法的時候,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提升練習,拓展思維:
為了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實際生活中的長方形一邊靠墻的菜地,能使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在“樂”中獲取新知識,并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我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在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和互補的學習態度。并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表揚一些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一些有進步的學困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還利用學生的錯誤為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并掌握本節課內容。比如:我根據學生中的算式14+26×2,解釋實際上是算了兩個長和一個寬,并不是四條邊的長度,要想算出四條邊,要先算14+26,這就需要把14+26放進括號里計算,因此引出一個計算方法:(14+26)×2,讓好朋友括號幫助我們計算,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計算方法的含義。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3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學生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也為今后學校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基礎,因而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最優化計算方法。
整節課我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覺得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兩點:
1、注重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學中我借助楊伯伯付工人工資這一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先讓學生交流中發現需要花邊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然后動手測量算出長度,這樣就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然后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學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不過,這節課我并沒有把公式硬推給學生,允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我想這才是教學最需要的。
2、注重學生課堂的主人翁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所以,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識。在理解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分工合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并小組討論計算方法,在全班交流、匯報后,才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的最優化公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
綜觀整節課,我和學生都在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中一起學習,學生樂于學,每個學生都在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但在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給每個學生都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也不足,沒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今后我會多加注意的。
【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11-16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說課件05-18
關于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4-01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15篇01-26
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1-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6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學反思08-14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