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1
在執教了《爺爺的蘆笛》之后,發現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首先,在教學課文時,如何導入課文是關鍵,要抽取課文中重要的線索,形成系列。《爺爺的蘆笛》則是選取了爺爺的三次蘆笛聲為明索,以強強的感情變化為暗線,以此來教學。不過,如此教學也有不妥之處,對于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理解有點難度。
其次,這篇文章較長,究竟該如何上呢?當然是抓住重難點,把握好輕重緩急。課文后的練習其實已經告訴了我們重點,不過有兩個,一是對句子“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是長不結實的”的理解,二是學習課文中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的的寫作手法。仔細閱讀后,前者是本次教學的重中之重,不過,在教學時,我在時間的安排上出了點錯,對于重點句子的理解時間較少,閱讀課文的時間較多,因此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效果少理想。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2
《爺爺的蘆笛》這篇課文行文優美,飽含哲理。主要講強強到海邊爺爺的小閘屋里,在狂風巨浪之夜,獨自一人經歷恐懼,最后在爺爺的蘆笛聲中變得勇敢起來的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風雨怎能成長的”道理。
在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之后。我直接進入進入課文重點部分7——13自然段。圍繞兩個問題展開教學:強強在這個夜晚心理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我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撥。如。學生找到第九自然段時,能抓住“裹緊、蜷縮、鉆進被窩、連大氣都不敢出”體會強強當時特別害怕。我接著問:他為什么害怕?學生自然找到第八自然段,通過兩個句子體會到當時海面的風狂浪高的情景,當學生說出來后,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覺得學生進入到了情境之中,讀得很有感情。
但在后面的教學中,還是有學生對“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是長不結實”,理解不到位。有的學生只能說表面上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課后思考,還是我自己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吧把這個句子讓學生讀,他們不容易理解。應該讓學生聯系前文,理解“沾海水、結實”在課文中的含義,此時,讓學生交流、討論,效果會更好,相信這樣,理解這句話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了。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3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爺爺的蘆笛》一課,感受到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很強,適時運用音頻讓學生感受大浪沖擊的聲音,把學生帶入到暴風雨之夜的情境之中。而且,教師時不時地提醒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想,這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一種方法。
現將這節課的思路整理如下:
環節一:揭題、回顧:
師:這節課接著學習——生接讀課題。
師:我們已初讀課文,知道強強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1:喜愛蘆笛
生2:勇敢
生3:喜歡小閘屋
師追問:強強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生:愛玩。
師:愛玩,會玩
思考:學生回顧強強是個怎樣的孩子,價值何在呢?我想一定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儲備,回顧課文內容。從學生回答當中可以看出都是從不同方面談對強強的認識的。喜愛蘆笛是從課題或全文來看;勇敢是從暴風雨之夜看的;喜歡小閘屋是從第一自然段來說的;能夠看出學生對課文內容較熟悉,教師可適當點評一下,讓學生對每一部分的內容有清晰的回憶。
課堂是學生的,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我們應站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評價他們的發言。如學生答喜歡小閘屋,教師可引導:是呀,小閘屋是多么討人喜歡呀,你能用文中的話告訴大家小閘屋為什么這么討人喜歡嗎?這樣就可以順利進入到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之中。就不會出現教師追問,學生不知答什么,而是按教師的引導答:強強是個愛玩的孩子。對于愛玩的感受,我覺得有些欠妥,這里的“愛玩、會玩”和“好玩”的意思是有區別的。文中說:在強強的想象里,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這里的好玩并不是為了表現強強的愛玩、會玩,而是從下文表現的:景美、巧手的爺爺和婉轉的蘆笛聲,一切都讓人向往,讓人心曠神怡。所以,文中的好玩有“美好、美妙、令人向往”的意思。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4
在執教了《爺爺的蘆笛》之后,發現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首先,在教學課文時,如何導入課文是關鍵,要抽取課文中重要的線索,形成系列。《爺爺的蘆笛》則是選取了爺爺的三次蘆笛聲為明索,以強強的感情變化為暗線,以此來教學。不過,如此教學也有不妥之處,對于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理解有點難度。
其次,這篇文章較長,究竟該如何上呢?當然是抓住重難點,把握好輕重緩急。課文后的練習其實已經告訴了我們重點,不過有兩個,一是對句子“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是長不結實的”的理解,二是學習課文中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的的寫作手法。仔細閱讀后,前者是本次教學的重中之重,不過,在教學時,我在時間的安排上出了點錯,對于重點句子的理解時間較少,閱讀課文的時間較多,因此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效果少理想。
最后,如何抓詞句品感受也是需要研究的一個方面。學生首先要感受要詞句中的情境意,接著將這種感受轉變為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聲象同步,讀好句子,觸摸到文字背后的東西。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5
《爺爺的蘆笛》是鄂教版11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行文優美、飽含哲理的短篇小說。主要寫少年強強在海邊爺爺的小閘屋里,獨自一人經歷狂風巨浪之夜的恐懼,最后在爺爺的笛聲中變得勇敢起來的故事。
前段時間上完《爺爺的蘆笛》,在如釋重負的同時,也對本課進行了反思。
一、緊扣課題,整體設計
一直以來,我認為“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策略關鍵是“主線”的設計,這個“主線”可能是一個“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這個主問題要有利于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要著眼于全課,以利于全課的深入閱讀和理解;也可能是貫穿全課的一根紅線;也可能是整節課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等。
這篇課文的課題——《爺爺的蘆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線索。基于文本這個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已有的閱讀能力,我決定緊扣課題,圍繞“每次強強聽到的蘆笛聲是怎樣的?這樣的蘆笛聲給強強帶來的是什么”這兩個問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感受爺爺的笛聲給強強帶來了想象與回味,帶來了驚喜與歡樂,帶來了堅強與勇敢,從而感受到爺爺對強強的那種獨特的關愛與期盼。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上完課,我感覺本課的重點落實了,難點也突破了(自我感覺)。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爺爺良苦用心的愛。最后一句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也是爺爺說的一句話,學生理解并不難,關鍵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內容了解“爺爺是這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知道爺爺把強強一人留在家中,讓他經受惡劣環境的考驗,讓他承受緊張恐懼的煎熬,從而變得勇敢、堅強,來體會爺爺對強強的關愛。
教學難點:了解自然環境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在表達上的作用,領悟這樣交叉描寫的關系及其作用,為六年級學生習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為了突破難點,我變以往的依段落順序學習為歸類學習,就是將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分類、集中學習。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讀。
分三步進行:
1、讀7——13自然段,用“——”找出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環境的惡劣;
2、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強強有什么樣的反應呢?請大家再讀這部分,用波浪線找出描寫強強的句子,感受強強內心極度緊張,萬分恐懼的心理;
3、師生合作讀8、9、10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一邊描述環境的惡劣,一邊描述強強的反應,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通過這三部曲,學生非常清楚地體會到環境的惡劣,使強強“恐懼”心理變得真實可信;又能反襯強強的堅強,使文章“人”與“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襯。從中也學到了描寫的方法。
總結這節課的得失,感覺還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改進:
1、這堂課結束前讓學生誦一誦與“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類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讓我反思到教學第三自然段花的時間多了,只讓學生感悟風和日麗的'白天大海的迷人之處就夠了,作者的描寫順序不必講解,注意一課一得。
2、板書是依據課文的主要內容設計的,這個非常貼切,但還可以更完美一些。在回歸整體總結全文時,緊扣本單元的話題——愛在人間,提煉這篇文章的思想內涵——關愛與期盼,并板書。
3、這篇文章雖然飽含哲理,但也蘊涵著濃濃的親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蘊涵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經歷了入情、動情、抒情的歷程,語言、思維、情感同構共生,這樣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6
在執教《爺爺的蘆笛》后,我及時進行了反思,總結了一些成功之處,同時也存在需要改進的方。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基于以上所述情況,我選擇了如何引導學生“激趣、發現、質疑、明理”教學設計理念;充分采取多媒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來,利用圖文并茂,聲、光、色的獨特效果,啟迪學生思維和想象,感悟自然環境變化、心理變化,身臨其境地去體會爺爺的愛。目的是想讓學生走進課文,養成自主探究,愛動腦想問題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
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緊緊圍繞“爺爺蘆笛的內涵”這個文章的“魂”,采用不同的方法,貫穿朗讀、觀察、討論等,引導學生去尋找散在課文中的中心,進而去理解中心、拓展中心。這個引導過程又是通過把學生帶勁了文本意境,讓他們品味強強的感受,隨著文本中的“我”一起去經歷海邊那不尋常的暴風雨之夜,在語言文字的感悟中,文本中的“我”和教室中的“我”心靈相通,合為一體,彼此融合、吸納、認同;利用圖片、聲音效果,激起情感的火花,化為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去觸摸文字背后的蘊含,最終真正讀懂了“爺爺蘆笛的內涵”。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確定和發揮。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教學的內容安排不當,容量過大,沒有很好地把握輕重緩急。重、難點學生理解的時間少。二是在學生朗讀、感受了環境變化和強強心理變化后,沒有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去說,談朗讀感受,而是一到兩個學生回答后就直接進入了主題探究。三是音響效果不好,狂風巨浪聲響過大,直接影響了教學秩序。四是拓展內容不豐富,引導不足,完全沒有教學效果。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7
《爺爺的蘆笛》講述了一個名叫強強的小男孩到爺爺的小閘屋渡過了一個狂風大浪之夜,逐漸地成長起來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了“不經風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真正內含。文章語言文字優美,故事情節起伏跌宕,耐人尋味。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的特點,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緊扣課題,整體設計
這篇文章比較長,但全文緊湊,行文優美。課題《爺爺的蘆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線索。基于課文這個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決定緊扣課題,圍繞“爺爺的蘆笛聲給強強什么感受”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脈落的基礎上,然后進一步體會想象中的大海令強強向往,白天大海風平浪靜,悠揚的蘆笛聲給強強帶來了快樂;晚上,大海狂怒起來,爺爺的蘆笛聲讓強強戰勝恐懼,變得勇敢起來。
二、以讀為主,讀后感悟
教學前,我想通過誦讀對想象中的大海,五月風和日麗的大海,夜晚狂風怒潮的大海進行感悟,并抓住每種環境下強強的心里感受對全文進行品讀。只有點撥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用心地讀重點句段、精彩句段、疑難句段,去感受情景,想象意境,才能真正讀懂“爺爺的蘆笛”的內涵。但全文內容多,第二課時時間有限,既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要滲透讀的訓練,還要領會文章的精神內涵,設計教學過程難度較大,不知道該從那一條主線牽引,哪一點進行切入。
實際教學時我讓學生在瀏覽全文后得出了爺爺的三次蘆笛給強強的整體感受:向往、高興、勇敢。圍繞這三點再讓學生深入課文具體體會,學生在讀中重點抓住了環境描寫的句段,圍繞環境描寫把握了強強的心理,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說自己的感受,滲透語言表達的訓練。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分析代替學生的讀書,代替學生的自悟自得。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要讓學生注重語言的感悟。學生通過自悟而受到情感熏陶,其效果要遠遠甚于老師通過分析而強加給學生的說教。
課文7至13小節是全文的重點段,也是全文的“魂”。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想通過學生的整體感悟去體會環境描寫與人物心理情感的關系,理解爺爺的言傳身教對強強成長的作用。所以我讓學生自讀時想象看到的畫面,想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由于我沒解決好預設和生成的問題,這個環節處理的比較亂。學生沒有先把握環境的描寫,而是從強強的表現入手談了自己的感受,雖然事前我也想到過這一點,但課堂上沒有及時牽引,學生的體會不夠深刻,文章的“魂”最終沒有豐滿起來。
現在覺得,如果直接啟發學生找出描寫海風、海浪兇猛的句子和強強動作、心理的句子,體會強強經受實際鍛煉的情形,課堂環節會更加緊湊,語言文字的訓練能更扎實,課堂也能更有實效。
總結這一課的得失,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幾個方面還需努力:
1、文本解讀要深透。我們常說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自悟。如果教師自身沒有認真解讀文本,又如何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文本,去尋找散在課文中的中心,進而去理解中心、拓展中心.
2、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問題。學生的生成其實是學生與文本的傾心對話,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瑣碎的、無序的、模糊的,這就要求老師巧妙地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文章之魂。而教師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大環節整體牽引,可以使學生隨之展開的學習有立足點,也不至于散亂。預設合理,生成也就有跡可尋。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8
《爺爺的蘆笛》一文,描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孩子,從大都市來到海邊,并獨自一人在爺爺的小閘屋里過夜的情景。告訴學生,要想健康成長,就得要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煉。我們的學生,和文中的強強是同齡人。學生在感知強強經歷孤獨、面對狂風巨浪的黑夜,從害怕到堅強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仿佛自己也親身經歷了一回,從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純粹被動的學習態度必須徹底打破。學生不應該把教師的講授看作學習的終極目的;教師的講解只是發動學習的端緒,學生必須自己再加研求,才可以得到能運用于實際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我在課堂上,盡力做學生的指導者,盡力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采用“你的個人觀點是什么?”“把你的成功和大家分享,好嗎?”一類的教師語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我盡量講得少,盡量講得精,在關鍵出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整堂課的設計、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眾多的學習內容中,學會選擇有效信息;學生也能在瀏覽全文時,快速找到兩個有價值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輔助學習,也是有效學習的方式之一。我在課上讓學生圈圈劃劃,及時將捕捉到的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問題式的教學。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爺爺的蘆笛》教學設計 3篇04-01
《爺爺的蘆笛》教案課件05-06
《小排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小學音樂教案:蘆笛04-05
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0篇)04-26
《望岳》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16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范文【精選】03-25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