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
新課導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的環節,上課一開始,我先根據一個故事,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說出依次不斷重復,再讓學生通過看圖形找規律,加深感知。在教學中,我合理地創設和運用了情境,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循環小數的特征。
重視對學生探索過程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總結出循環小數的特征。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循環節和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區別,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節課是個概念課,學習了不少的新知識,如:循環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簡寫法及讀法等,由于準備充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而現在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是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的奧秘。在上述案例中,學生在思考、爭論中發現新知,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該成為參與數學活動的一分子。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以上幾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較好,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循環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復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環小數的特點。
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于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環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循環小數與無限不循環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環小數。其次由于循環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循環小數的讀法。
【五年級數學循環小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循環小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4-01
數學五年級上冊《循環小數》的教學反思11-25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8-25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6-20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7-04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7-17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6-10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06-20
循環小數的教學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