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教學反思
統計在生活隨處可見,本節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并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欲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序就越高,課中教師就從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喜歡哪只羊導入新課,從“到底哪只羊喜歡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2、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如在這節課中,到底哪只羊喜歡的人數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統計,然后學生又根據數據制作統計圖,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得出當數據比較大時為了方便,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充分展現出來。
3、放手讓學生交流合作,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如在教學由以前的一個格子表示一個人過渡到1個格子表示2個人時,充分讓學生討論“格子不夠了怎么辦?”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在數據比較大時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的辦法。使得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
4、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身邊的問題。因此,我設計學生以自己小組所得的星數,來換取獎品的個數為素材(一顆星可換3個獎品),統計每個小組分別可得多少個獎品?并制成統計圖。學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幾個單位,可延伸到課后完成,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縱觀整節課,教師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