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教學反思
課堂中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頭腦中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現實具體、活潑生動的應用實例,鞏固了概念的記憶,并反過來加深了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中來看,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學得既開心,又有效率。另外,嘗試“舉一反三”,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實現對科學概念的再認識。
例如,學生在分析了鋼絲鉗的省力原理之后,提出“鐵絲放在鉗口的`哪個位置最省力”這個問題,通過思考解決這個問題來幫助學生正確地利用科學理論指導生活實踐;正是由于科學概念與實踐體驗的緊密結合,學生通過這個應用環節的學習,對于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對本節課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根據杠桿原理認識三種類型的杠桿后,部分學生對省力和費力的杠桿有錯誤的認識,認為用力大的杠桿是費力杠桿,用力小的杠桿是省力杠桿。教師應反復強調動力比阻力小的杠桿是省力杠桿,反之為費力杠桿。
2、如何設計使杠桿更省力,學生有很多想法。教師可把部分學生有代表性的想法讓全班同學來討論,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
【杠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杠桿》教學反思11-30
《杠桿》教學反思10-10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5-31
杠桿教學反思范文12-31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5-15
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10-06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5-17
《杠桿》教學實錄及反思02-12
杠桿教學反思總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