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一堂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既積極主動的學習解決了課堂重難點問題,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又體現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是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這種教學模式,課后少留作業,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學生在課堂上加大自我解決、當堂消化的力度。
我教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我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對課堂自學思考或檢測題,我只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這樣,我們老師真正從一線退到了二線,只為學生自學、思考、答疑當好參謀,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我盡量讓學生做,自學時我不僅讓他們動眼看書,還要他們動腦思考,動手書寫,動口交流,盡量讓學生親身感悟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我允許學生試用不同的方法與途徑,也允許學生范錯誤,但不許學生不動腦或不思考,有學生不認真思考或思想拋錨時,我會及時提醒他(她)。我想只要這樣長期堅持試教下去,我們的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也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提問,最終也會形成自學習慣的。
從總體上來看,課堂上用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這點好處我相信試教的老師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做自學前的指導盡量具體、明確,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心中有數并增強針對性,盡量提高學習效率。
我教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與他人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我教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對學生的理解起一個更高層次的深化和提升作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很關鍵的——我每節課在嘗試,通過上課反應和課后調查效果較佳。
當然,在課堂上,時間的分配根據內容的多少和難易應靈活變動,不一定非限定在分分秒秒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靈活變通,分大小循環——根據學情或教學需要一節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全用上或分兩三節課“先學”一節,“后教”一節,再“當堂訓練”一節。
這只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試教體驗和看法,同事們不要見笑。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01-26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范文05-09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11-22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07-01
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教學反思12-16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精選5篇)04-29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精選5篇)07-29
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教學反思范文04-11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精選8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