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與交換》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生的變化,能有根據的解釋人體呼氣和吸氣的過程。二是制作模型,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及模擬呼吸的過程。
我在設計本課時意在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并且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用了信息技術,包括課件的演示、媒體的應用、體現了信息技術與科學課堂教學整合帶來的優勢。同時,通過用“瓶子、氣球、橡膠皮膜”等物品來模擬胸腔、肺、膈肌進行實驗,由實驗得出人體是如何呼吸的結論。可以說是利用學生親自體驗的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學生在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同時,產生探究的興趣和情感,提高創新的意識,從而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積極愉悅地投入到體驗研究中,實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試驗模型與自身相結合的高效率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會學生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目標的達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輕松達成目標。在教學中,學生做深呼吸,互相觀察胸部的變化;將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在反復的深呼吸過程中體會;在學生不能觀察的情景,讓他們在反復的體驗中進行猜想,再借助制作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使他們能直觀的認識呼吸器官在人體中的位置和肺的變化,使他們對人的呼吸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此時又播放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比較輕松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用肺模型模擬呼吸的時候,最開始并沒有對他們進行啟發和引導,而是讓他們利用自己制作的肺模型去合作探究、在嘗試中想辦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和教師的引導來觀察在模擬呼吸的過程中,呼吸器官是如何變化的?課堂中,各小組很積極的進行探究和嘗試,在相互交流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說出呼吸器官是如何變化的。
三、探究活動伴隨奪冠賽展開,激發學生的榮譽感。
上課伊始告知孩子們:你的精彩表現將會為小組贏得榮譽。隨之通過制作肺模型、解釋肺模型和合作演示三個環節進行小組奪冠賽,使得小組內成員間認真探索,緊密配合。最后請所有人做評委評出小組冠軍。
雖然這節課課堂效果不錯,達到了預期科學探究目標和知識目標,但人仍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學生的材料在實驗時有壞的,應該準備的更充足;我應該多給學生引導,讓更多的學生積極發言等。通過本課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科學課堂應該多為學生創造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機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發展探究能力。同時我們教師也因該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反思,才能使科學課堂充滿活力。
【《呼吸與交換》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呼吸與交換教學設計11-26
呼吸與交換課件04-11
《呼吸》教學反思09-19
《交換律》教學反思01-07
《交換律》教學反思01-23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范文02-04
呼吸作用教學反思01-07
《呼吸作用》的教學反思01-08
《肺和呼吸》的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