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教學反思范文
經過同學們近十天的努力,《做一回小記者》的口語交際活動終于結束了。看著同學們那種或興奮,或自信,或遺憾,或期待的神情,我仿佛看見一個小記者正成長起來。新教材確實編的不錯,通過這樣一個小活動,同學們至少鍛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如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口語表達和交際的能力等,更不用說在活動中他們所經歷的興奮,激動,第一次采訪時的膽怯,驚慌,成功的喜悅,失敗的遺憾等等一些成長所必須的,而在課堂上無法體驗的東西了。總之,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綜合實踐活動。
從細處來看,有喜有憂。
首先是活動前的動員和指導。在這一環節,我沒有向以往那樣就課文上提供的一點東西反復的告誡學生應該如何如何,而是簡略的了解課文內容后,用一些優秀記者采訪中的傳奇經歷來激起學生對記者行業的興趣,同時了解它所要面臨的挑戰,組織學生重看國內一些精彩的采訪實況,如水均益在伊拉克戰爭中的采訪,港澳回歸的采訪,焦點訪談,藝術人生,大家風范等。通過這些東西可以給學生以更加直觀,更為深刻的印象,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中自然明白了記者采訪人物的一些要求,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每一次采訪對于自己都是一個挑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而這些關于職業品質的東西是書本上所沒有的,但卻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學生采訪前的準備工作。這一環節,我沒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涉。主要是學生自己準備采訪的工具,尤其是對采訪對象的了解,其次就是準備一些采訪的問題了。但顯然學生激動,好奇的情緒占了上風,使得準備工作不夠扎實,大多數小組對采訪對象了解的不夠全面和詳盡,而對問題的設計更是了草,不符合采訪的要求。當學生把自己的采訪成果放在我面前時,我才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對于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教師不一定“全陪”,但一定要全程關注,否則很難達到訓練的效果。
接下來就進入了實質的采訪過程了。我從學校內不少接受了學生采訪的教師那里得知,整個的`過程還算不錯,雖然學生都有些緊張,但說話還算流利,往往是直接入題,使采訪者和被采訪者都有些不適應,也許是因為學生在教師面前總有些不夠大方和自然吧,這個錯應該有傳統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思想的一份兒。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對于這個方面一定要重視。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問題的膚淺、死板和缺乏系統性,主要原因還是采訪前準備不足所致。
最后的整理過程出現了許多事先沒有意料到的問題,首先是態度,好多組同學認為一離開采訪對象,采訪就算結束了,對整理也就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其次是采訪記錄,有近三分之二的小組使用了錄音機,但由于不熟悉操作,緊張等原因,倒有80%的錄音聽不清,或者不能用,這其中有錄音機的錄音質量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緊張,不敢將錄音話筒*近采訪對象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學生采用了筆記記錄,主要存在問題是學生的速記能力差,不能抓住談話的要點進行記錄。這個方面可以在平常的課堂上加強訓練,以確保聽寫能力的提高。
【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的教學反思12-19
《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教學反思范文01-17
口語交際《這樣做不好》教學反思09-02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1-07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6-27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6-16
口語交際的教學反思01-02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6-27
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