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的思想品德教學反思論文
摘要:我國教育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從講政治講德育的角度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一段時間,作為一線教師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在總結中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實踐,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政治;教學反思
一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開始實行,作為沖在改革浪潮尖端的一線教師該具備什么素質呢?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我們得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總結中不停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應用于實踐檢驗,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在日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呢?我認為情景問題討論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下面結合初二思想品德《理解與寬容》這一課,談談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體會。為此我設計了一系列情景問題供學生討論。其中幾個環節是: 1.“大膽設想——人們之間沒有理解會怎樣呢?”
①同學之間沒有理解;②師生之間沒有理解;③親子之間沒有理解。
2.“我思我行——遇見以下問題你怎么做?”
①朋友不贊同你的意見,與你意見有分歧;②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濺到你的衣服上;③老師批評你上課不認真,你覺得冤枉。
3.“情景體驗”:①你的一篇得意之作獲得了校一等獎,但你的同學當眾指出你文中的許多不足;②放學路上,一個校外流氓向你敲詐勒索。針對以上情景,我設計了一些問題:遇到那些情況,我會怎么做?說說理由。然后把這些問題交給學生分組討論。
還有:“換位認知——假如我是”設計了三個角色:“假如我是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自己的朋友,我希望我自己”。
當這些問題一提出,學生的討論異常熱烈,而且想出了許多有創意的好看法、好點子。我在總結的時候,充分肯定了這些看法,有的同學的看法甚至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計,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學生的討論既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可以說是意外收獲。通過這堂較成功的討論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進一步認識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內容的灌輸上,而應通過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我認為一堂好的政治課應該是能夠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生實踐能力。為此,我把情景問題討論法運用到每節課的思想品德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反饋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端,教師是“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包打天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而情景問題討論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重心由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思想品德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通過討論課,學生思維活躍,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反饋二: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思想品德課由于一些說教原理抽象難懂,使許多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敬而遠之”,長此以往,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是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比如我把“理解與寬容”這個內容設計成幾個環節: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體驗、換位認知。因為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實際的情景問題討論中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多且新穎,打破了“一言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反饋三:情景問題討論,還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討論課不能只說不做,設計情景問題時,盡量把討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我在設計“理解與寬容”時,設計了一個實踐問題——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要求學生選擇幾個需要理解的對象進行溝通,并做好記錄。以往的政治課教學只重課堂,課外的`社會實踐幾乎是空白,設計實踐問題,使學生能面向社會,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另外也可以根據內容設計撰寫小論文、開展調查、收集資料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反饋四: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把握好度,做到收放自如
作為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當好引導者。特別是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有些話題學生很感興趣,說得很多,甚至說偏了,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及時地去引導,同時要挖掘學生回答的內容。我這次課的失誤之一就是沒有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比如在討論“情景體驗”時學生說了很多,但是我的引導不夠,學生很投入,自己的激情卻不夠,沒有及時地小結。
通過討論還涌現了一大批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總之,在思品課教學中,通過設計情景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地位轉變成主動學習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中放飛思想,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教師也面臨新的挑戰——在實踐中多反思,多總結,特別是要提高情景設計的能力和課堂的隨機互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馮中良,武新春.教育心理學[M].人民出版社,2006.
[2]馬燕,陳年紅.初中思想品德實施難點與教學難點[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
【新課程標準下的思想品德教學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反思03-24
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的教學反思04-16
新課程教學下教學反思07-04
新課程教學下的教學反思01-08
新課程教學下的教學反思01-06
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論文07-05
新課程下的計算教學的論文05-10
新課程下的物理教學反思07-05
新課程下的歷史的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