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范文
我看過描寫阿炳的電影,閱讀過阿炳的人物生平,但是這樣一個午后,讀到這一段文字還是頗有感觸,在以往閱讀里,我認識到的他是個偉大的音樂家,有著偉大的生命韌性,通過音樂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與抗爭,創作出了偉大的音樂。而這一段話,讓我接觸到了一個市井小民,他有血有肉,似乎就行走了街頭巷陌,卑微而又有些猥瑣的色彩。
我曾經在執教公開課《二泉映月》一課,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生動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的艱辛歷程,表現他熱愛音樂與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文章真摯感人,當時我把體會盲人阿炳創作的艱辛和名曲的豐富內涵作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他的滿腔情懷,學習他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精神。
為了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課件的制作也簡潔精美,上課學生狀態踴躍,大家紛紛講述自己的理解、抒發自己的感想、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課堂上互相解答,然后一遍一遍有感情地朗誦重點的文字。這堂課看起來是圓滿的,特別是我在課堂上以年齡為序出示了阿炳的生平,揭示了他苦難的一生,整個課題的情感到達了一個高潮,直至結束,我和學生都沉浸在《二泉映月》及阿炳的人生故事里。
這節課結束后,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會回想起課堂上的精彩之處,并為自己設計上的小心思而沾沾自喜,而讀到這一段文字,再想到那個課堂,我不得不承認由于時間倉促,我在備課前并沒有好好地了解課文的主人公,沒有更多地閱讀資料去更深地了解他,我自己在課堂上對孩子進行理所當然的灌輸,以至于自己在這種灌輸過程中也心潮澎拜。
對于語文課堂,我們有很多追求,高遠的追求——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但是我們又常常在教育教學中“非白即黑”,引導學生要么去仰望,要么去譴責,關于我們生活中每時每刻表現出來的復雜、不完美的人性,卻時常忽略不見,當我們去用教學去樹立一個形象的時候,真實常常成為了小道消息。在這節課里,我所展現的主人公不像是一個人,幾乎是神性的、完美的。
坐在這里,我不禁猜想如果學生在讀到我讀的這段文字或者通過其他的途徑全面了解到阿炳的為人,并回想起這次的學習經歷會怎么想,會有失望的感覺嗎?發出“原來竟然是這樣的?”的驚嘆,還是覺得很正常,甚至覺得理所當然的呢?
每每閱讀正史,總會心潮澎拜,閱讀野言又讓人感慨萬千,視角的不同讓我們很難能客觀公正地了解事情的真實面貌,其間產生的認識的偏差、膚淺的判斷甚至偏頗的感受有時讓人啼笑皆非。
教育面向于兒童,為了愛護兒童純凈的'心靈,我們常常選擇純凈的教學內容,從整體中提取出我們需要他們知曉的部分進行灌輸。這樣做常常有令人擔憂之處,因為兒童很快會長大,會接觸到真實的生活,面對撲朔迷離的社會現象,作為成人,總以為他們不能理解、無法看懂,實際上他們常常表現得比我們想象的更棒,接納的程度比我們猜測的更高。把真實展現給他,獻之以真誠的態度,讓他們知道世界不完美,人有多面性,引導他們全面客觀地看待、冷靜平和地去相處是更好的人生教育。
如果讓我重新回到這節語文課,我會有怎樣的處理呢?我仍然會給學生一個激情洋溢的課堂,讓語文課有魅力,讓學生得到扎實的訓練。但是我會讓學生有延伸的閱讀,去盡可能去走近主人公,去感受他,當學生產生疑問,閱讀到的形象和課堂的形象如此不同,我會真誠交流與分享自己的想法——活生生的人是多樣化的,不存在完美的人,但是創作出來的音樂是偉大的,“這種音樂只應該跪著聽”的。
【《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0-18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9-12
《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11-04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1-05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5-29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7-14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2-08
民樂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0-18
音樂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10-08
語文《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