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教學《酸的和甜的》,這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松鼠、兔子因此被迷惑,若不是小猴子敢于嘗試,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每個環節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效果不錯。尤其是字、詞、句訓練層層推進,有梯度表現在
在出示一串“葡萄”實物后,我隨機進行“葡萄”的生字教學,然后再次出示這串葡萄,要求學生練說“一( )葡萄”,學習生字“串”,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難度訓練說“一串( )的葡萄”,學生因為有實物觀察,發言積極性高,表達準確到位。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我及時地貼出小動物板圖,隨機學習了“狐貍、猴”等字后,要求學生用:“( )、( )和( )認為葡萄是酸的,( )認為葡萄是甜的。”句式說話,學生表達很清楚,為今后將“三句話合并成一句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一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過來,正準備伸手摘葡萄,小松鼠連忙說( )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訓練語言;在此基礎上我還和學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示范,要求學生模仿并試著去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不過,細細反思本堂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在學習了“小狐貍想盡辦法摘葡萄”的那個環節后,其實可以穿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
2、學完這篇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小松鼠一樣的人,或者說以后該怎么做,使故事的道理進一步得到升華。
《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 篇2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大家耳熟能詳,道理淺顯易懂,主要通過寫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小兔和小松鼠輕信了,只有小猴子親身實踐發現葡萄是甜的這樣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寓言故事。作為低段教學,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較為生動活潑趣味性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整堂課氣氛較好,但是也存在許多的不足,通過試教和正式執教,我有了如下幾點反思:
一、多形式分散識字,并多次復現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教學就是要把握好識字這一塊重點內容。課前交流時,我讓學生猜猜我帶給了他們什么禮物?接著出示“葡萄”圖片及詞卡。“葡萄”是形聲字,而且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告訴學生上面的草字頭就像高高的葡萄架,下面的部分,就像沉甸甸的葡萄。這樣,學生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我引導學生從像什么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子聯系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在識記“猴”、“狐”、“貍”三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么共同點,并出示甲骨文中“犭”的寫法。像一條蹲坐在地上的小狗,學生自主習得“犭”愛和動物交朋友。從字音到字形循序漸進。
在生字初次識別扎實后,放進具體語段中再次反復練讀加以鞏固。而且我在課堂即將收尾時,設計了將生字串成一首兒歌的形式,讓學生再次鞏固對生字的識記,并通過讀一讀唱一唱的較富趣味性的.形式來復現。
二、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于是我自制了狐貍、小兔、小松鼠、小猴子以及葡萄等卡通圖片,創設了在葡萄架下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從圖形這樣比較直觀的實物圖中來理解文本中的“一串串”是指很多,再遷移到其他一些疊詞。通過在黑板上畫葡萄架,貼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來直觀感受,進而對角色進行體驗,在朗讀中我嘗試讓學生分角色來演讀小猴子和小兔子這兩個角色,學生演得十分投入。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感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并茂。
低段的教學就該抓住年段目標,將識字、朗讀這些重點內容學到扎實,通過這次的課堂試教、執教,結合聽課老師的指導意見,得到了許多啟發。
《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 篇3
師:多可愛的小動物啊,你記住它們的名字了嗎?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師:在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中有三個帶有相同偏旁的,你們找到了嗎?
生:有“狐”、“貍”、“猴”。
師:對,它們都有反犬旁(點紅“犭”),有許多野獸的名字中都有“犭”。比如說獅子的“獅”、一匹狼的“狼”,你還知道哪些?
生1:我還知道“豬”、“貓”、“狗”……
師:是的,它們都是野獸。
生2:我知道獵人的“獵”也帶有反犬旁。
師:對,獵人是以捕獵野獸為生的人,所以也帶有反犬旁。帶有反犬旁的字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課外繼續找一找,然后在課堂里和大家一起交流。
在認讀小動物名字的時候,利用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孩子進行歸類識字。并了解到野獸的名字中帶有反犬旁。同時,教師應勢利導,將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遷移到了課后,有利于學生識字能力的進一步養成。
【《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上《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2-16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15篇12-06
酸的和甜的課件設計05-02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11篇11-04
《壺口瀑布》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正弦定理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苯酚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12-18
《背影》課后教學反思01-05
《鄉愁》課后教學反思03-02
《木蘭詩》課后教學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