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方差》教學反思
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除了傳統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之外,還有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三維目標,特別是后兩者如何落實?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因為雖然每節課都有三維目標,但每節課的目標側重點會因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而有所不同。對數學課來說,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目標的實現都要依賴思維水平的`發展。所以數學課必須在教學中揭示概念、定理、命題、公式、解法的形成、探索過程,而不是讓學生僅僅通過模仿、重復訓練達到會算即可,甚至死記硬背。
本課有三個概念,對每個概念,都通過情景展示概念產生的背景(必要性),但根據概念特點,處理方式又有不同:數據的“波動性”重在理解和形象感受,通過散點圖和比喻讓學生理解;“極差”比較簡單,則直接說明;最難的“方差”,則通過步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確定方差公式的困難,讓學生參與選擇,最終理解方差公式的合理性。這樣,學生不僅會算,還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還知道除了方差,還有其他選擇,更重要的但也是最不明顯的,在選擇方差公式的過程中,體會了數學的合理性、嚴謹性,學習了面臨困難和選擇時的處理方法。所以說,概念也是訓練思維的好材料。
【八年級數學下冊《方差》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方差教學反思06-04
《方差》教學反思01-03
方差數學教學設計04-27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教學反思10-13
平方差公式教學反思07-04
方差與標準差教學反思11-27
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08-12
平方差公式教學反思09-03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