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開》教學反思范文
一、對教材的反思
《百合花開》是一篇寓言性散文,特點是語言優美,富有哲理。秉著“教材不是孤本而是范本”的原則,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的優美和從中得到啟示。本文的重點是以正確的情感來朗讀課文,領會信念對于人生的價值。難點是在朗讀中的感悟。
而本單元的主題是“為生命喝彩”,每一個故事都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而本節課是“為生命喝彩”這一部分重要的一篇寓言體散文,也是六年級學生信念教育的重點。它也是與初中中、高年級散文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六年級散文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培養自己的朗讀能力、問題研討、分析感悟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培養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對學生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理解信念對于人生的價值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教學模式、方法與教學策略反思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適當運用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播放音樂,以音樂的節奏來控制學生朗讀的節奏。同時以PPT形式播放百合花圖片,營造課堂氛圍。
另外還設計了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盡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設計了學生點評,形成師生、生生互動。
三、對學生的反思
本次授課對象為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六年的積淀基本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在文中圈點、勾畫,作簡單的批注,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本文恰恰為學生提供了的交流的平臺。通過讀、品、悟的過程。
四、教師自身的反思
(一)駕馭課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1、要吃透教材、鉆透教材
在課前,我已經反反復復的研究教材,并與同組的教師共同鉆研。可是在課上,我面對學生突發其來的回答,總是顯得有些無助:有時不知從何下手幫助學生感悟;有時面對學生精彩的發言,不能給予不同層次的鼓勵、表揚。只是一味的“好、不錯……”,極不準確,也不到位。失去了教師正確、及時的評價作用。通過實踐,使我深深的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想問題還是出在自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是否真的到位;是否真的從本質上吃透教材、鉆透教材,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是否準確、科學、合理;是否真正充分尊重了每個學生獨特的個體感受……因此在備課時,此環節是不容忽視,粗枝大葉的,應是反復鉆研,細之又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緊密聯系,并從多個角度分析設計、考慮。記得趙景瑞老師曾經說過:“教師教一篇課文,首先自己先要讀上10遍,每一遍還要不斷的為自己提出問題,看看每次的讀有什么不同,發現了什么?……”我想如果在每次的教學中教師都能這樣做,不斷鉆研,真正把教材作為一個例子,活教、活學、活用!不僅自身有利提高,對于學生更是受益非淺!
2、課程時間的`安排還應有張有弛
本課設計分為兩大部分,感覺時間的分配較為均勻,節奏平穩,我想精彩的課堂還應是有張有弛的,這從另一個側面再次反映了,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亟待提高,從而也充分的證實了自己自身素質亟待完善、提高。
(二)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養成
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的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的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過程,學生也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愛心、同情心、責任感……
(三)刻苦鉆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通過一節課例,看到自身的素質還應不斷的完善、加強,在平日的學習、工作中,不斷儲備知識的能量,爭取把每一節課中自己的一些課案不符的點滴想法記錄下來,及時反思;利用自己的點滴時間學習優秀教師的文章、學習新理念、新思路,不斷歸納、總結在自己的成長筆記中,不斷扎實錘煉自己的基本功,刻苦鉆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百合花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百合花開教學反思范文06-14
林清玄《百合花開》教學反思10-29
百合花開教學設計07-07
百合花開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百合花開》林清玄教學10-27
花開的聲音 教學反思12-05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教學設計05-09
《花開了,結果了》教學反思11-22
《花開了就感激》的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