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片段與反思
【情景說明】
《動手做做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3課,課文講述的是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引了同學們的議論紛紛,他們的話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證明科學家的話是正確的。只有伊琳娜對科學家的問題心有質疑,在媽媽的啟發下,她親自實踐,終于從實踐中獲得了正確的答案。課文故事情節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抓住偉人的事跡啟迪孩子,具有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另、志、題、提、朗、哄、喝、騙9個生字;會認鱗、伊、琳、娜、哎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新手做做看。其中,學會生字,朗讀課文,感受自己動手做做看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片斷】
(生交流完課前搜集的有關居里夫人事跡的資料及搜集途徑后)
師:小朋友想知道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嗎?
生(齊聲):想!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58頁,想讀的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一個、兩個、三個,同學人大聲朗讀起來,讀得很認真投入。)
師:認為自己讀得很不錯的同學,站起來讀。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一個一個站起來讀,讀完后,師生共同評議。)
師(充滿信心地):誰覺得自己哪個地方讀得最好,誰就站起來讀。讀完后,再說說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一個一個站起來讀,但朗讀仍只追求語言文字表面上的抑揚頓挫,對自己的評價也只停留在字音正確,流利等上面。對課文內容缺乏深入理解,對課文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沒有身同感受。)
師(暗暗著急,依然微笑地):你能試著用心去體會課文人物心里的想法,并輕聲地讀出語氣來嗎?
(生領悟后,開始試著揣摩課文內容,并小聲地讀起來。)
師(充滿期待地):誰想再來試試?把你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出來!
生1:(表情極為認真地朗讀第一自然段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2:(試著用兩種不同的聲音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說法)
(在這種相互感染、相互啟發的朗讀氛圍中,學生的朗讀漸漸入情入境。)
生(聲音動聽的朗讀大王蔡博):(有聲有色地朗讀著伊琳娜心有疑惑──動手實踐──生氣質問部分,感情處理恰當,語氣分明,為同學們起到了很好的范讀作用。)
師:(欣喜地抓住這一契機,迅速分析、提煉,從學生蔡博的朗讀中搜尋教學突破口,單刀直入):真不愧是我們班的百靈鳥,特別是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讀得真好聽!你能把這句再讀一遍嗎?
生:(開心一笑,晃著小腦袋更認真地讀起來。重音、感情、語氣十分到位。)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嗎?
生:因為伊琳發現把金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連忙追問):那科學家朗志萬是怎么說的?同學們能找出來,劃上橫線,并讀一遍嗎?
(生劃線、讀文。)
師(繼續追問):同學們,你覺得科學家說的對嗎?還是小伊琳娜做得對?
(生議論紛紛,老師趁機拿出一只大杯子、一個土豆、一塊石頭、養著金魚的浴缸、舀子、水桶。)
師:同學們,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動手做做看,好嗎?誰來試試?
(生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指點一名能干的學生上臺。她動作麻利,給杯子裝滿水,依次放進一個土豆,注水,放進一塊石頭,再注水,最后再撈起金魚,輕輕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還是漫出來了!同學們一個個小眼睛瞪的溜圓,教室里鴉雀無聲,直到金魚入杯,水漫出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這是多么熱烈的討論!學生們一個個小臉放光,自發地探討起來,老師欣然面對,靜觀全局。)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生一個個情緒激昂,搶著說。)
生1:我看見金魚放進杯子里,水也漫出來了!
生2:伊琳娜做的是對的!
生3:科學家說錯了!
生(聰明好動的韓鴻洲,響亮、俏皮地脫口而出):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有動手做做看才知道!
(水到渠成,難點突破了!老師松了一口氣,舒心地笑了,繼續趁熱打鐵。)
師: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大人的話也不能全信,大人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生2:我以后有了問題,也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教學反思】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構建一個寬松、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也有義務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課堂動態生成的同時,也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調控藝術,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
我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可屢屢均以眼睜睜地看著課堂恣意活躍,開放過度,有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受課文《動手做做看》的啟發,我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又一次嘗試。課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立課文重難點,以讀代講,細致洞察,靈活調整的作戰方針。作好充分的準備后,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透。在眾多學生的朗讀中,我敏銳地捕捉教學契機,直擊問題核心。以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為切入點,適當加以激勵,點撥、引導,并立即現場動手做做看。這樣,不僅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更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激情倍增,靈感迸發。重點抓住了,難點突破了,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試牛刀,初見成效,讓我嘗到教育改革的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更增添了我堅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可是,反思自己在這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我由于害怕浪費過多時間,教學難以收攏,引導上有些操之過急。當然,這是教育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攻下寶壘的。
【《動手做做看》教學片段與反思】相關文章:
《動手做做看》的教學反思07-29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5-07
《動手做做看》的教學反思06-14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6-10
動手做做看教學的反思06-15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2-08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9-05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5-30
《動手做做看》的教學反思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