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2、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片段一:
一、教學例題
1、設置情境。
談話:小猴最愛吃桃子,看,(出示場景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圖列式,思考算法。
提問:根據這幅圖,你會列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 30+4 = 4 +30 =
34-30= 34-4 =
提問: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
(分組討論)指名交流。
小結:你們是根據數的組成來思考的。34+4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個十和4個一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 提問: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樣算?
(1)4個一和3個十和起來是34。
(2)因為30+4 =34,所以4 +30=34。
5、第5題。口算。
6、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評講。
7、第7題。
(1)指導學生看圖中的對話,然后說說題意。
(2)列式計算。
片段二:
鞏固練習:
搶答下列各題:
40+8= 59-50= 70+8=
78-8= 8+20= 36-30=
改錯
病例:62-2=6 病例:20+6=80
醫生: 醫生:
開放題
58-( )=50 ( )+( )=98 ( )-( )=( )
教學反思: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一下幾點:
1.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雖結束興趣還存在。
2.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的聯系。例如,在教30+4=?時,我是讓學生先自己摸索解題方法,感悟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的異同——數的組成,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3.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小猴愛吃桃的情景,力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4.提供探索與交流時間和空間。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這個問題后,讓學生討論,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總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教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的生活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11-01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教學反思08-31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06-17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09-12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設計07-03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