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下冊《讀統計圖表》第一課時優秀教學反思案例
《讀統計圖表》是二年級下冊《統計》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一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接觸過簡單統計表、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兩種單式條形統計圖,學會從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難點是分析統計表中數據變化情況,并作出合理預測。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及學生學情的分析。在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理念的指引下,教學中我創設了兩個活動:讀統計圖和讀統計表,力求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建構知識。
在設計統計圖表時,我盡可能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素材,例如:喜歡收看的電視節目、最喜歡的體育活動、學生每天睡覺時數等等,這些有的是學生經歷過的、有的是有所了解的、或是很想進一步了解的通過讀由這些素材提供數據形成的統計圖表,學生很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發現數學信息,到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提出建議或進行預測,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我在課前預測,孩子難以明確到底統計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有什么作用。學生往往只能看到統計表中眾多的數據,而沒有把最核心的數學問題找出來。通過統計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找出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么?這個也是最有價值的。而找到其他的相關信息并不是不重要,也是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教學本部分知識后我發現,正如預測的那樣,學生不完全明晰,到底進行統計的目的是什么?
根據自己的教學來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在教學中對為什么進行統計的意識未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而把重點放于了讀統計圖上;
其二,雖然也進行了一些為什么進行統計的教學,但是沒有把這種教學形成統計教學的習慣,即教師缺乏這種統計鏈的意識。
這樣,本節課雖然按目標達成了對統計圖的理解,但是學生卻因為獲得統計方面的知識的不完整性,使得學生缺乏應用于生活中的意識。
這樣看來,要想進行統計的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還要能夠跳出課本,把相關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尋找最適合學生的突破口。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學二年下冊《讀統計圖表》第一課時優秀教學反思案例】相關文章:
《海底世界》第一課時教學案例與反思10-14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讀統計圖表》教學片斷07-21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讀統計圖表》03-31
小學課時優秀英語教學反思5篇12-28
教學反思案例09-26
教學反思案例03-01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09-28
小學英語課時教學反思02-01
二年級下冊優秀教學反思優秀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