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可愛的家鄉人》教學反思
5月30日虞校聽了我的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內容是第12課《可愛的家鄉人》。
課始我便用講解加討論的方式讓孩子們明白“家鄉人”這一概念的外延是變化的:一個村一個鄉的是家鄉人,一個市的是家鄉人,在外地求學碰到同一省就是碰到家鄉人。嘿!一個小家伙按奈不住了,還沒舉手站起來就說,同一個國家的也是家鄉人,如果在國外碰到就算啦……真不錯!
雖然課前做了一些布置:讓他們收集家鄉名人、身邊可愛人之例,也的確有些孩子如此完成了,但課堂上教學資源仍顯匱乏,所以也未能營造出那種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氛圍來。
在讀“家鄉美麗的傳說”時,不謀而合竟有三個孩子都質疑“既然濟公和尚法力無邊,為什么不直接把飛來峰搬走呢?”倏地有三五人搶著作答,有的.回答還頗有幾分道理,搬到另一處去另一處不也要遭殃嗎?……最終我沒有作出所謂的正確答案(說實話,我也無法作答),只是大加贊賞了這三個提問的孩子,還有那三五個搶著作答的孩子,前者和后者都是邊看書邊思考的孩子,告訴他們“善于思考”對于學任何一門科、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我想,此刻答案的正確與否已索然無味,我們需要咀嚼品嘗的是這一份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
“我是小小家鄉人”本來是要激發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的,但課堂上顯然很“冷清”,近乎冷場了,一方面有客觀原因——30分鐘的鈴聲響了,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孩子們主人翁意識的薄弱。
家鄉是可愛的,家鄉人也是可愛的,帶領孩子們發現真善美是我——一個教師的本意。從教近十年還是第一次執教《品德與社會》,教材資源的開發真的不那么得心應手,有時面對著書上一頁僅兩三幅圖、兩三句話甚是苦惱,但沒有捷徑只有摸索。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可愛的家鄉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可愛的家鄉人》品德與社會優秀教案08-28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反思11-25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8-0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9-11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6-06
家鄉人的智慧小學品德教案07-05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教學反思10-23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