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課教學模式的教學反思
7月23日,在教材培訓中,我有幸聽了問老師做的有關《探究課的教學模式》的報告,它主要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介紹了探究課的教學模式:猜想驗證結論,以前我也上過這節課,用的也是這種模式猜想驗證結論,那時的我只是認為這是一種方法,通過問老師做的報告我才知道這是探究課的教學模式,使得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在著我談一下自己對探究課的幾點理解。
一、在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法。
所謂的分層教學法,也就是說多于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要求,對于低年級用定向探究,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減少教師的幫助,幫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想辦法把數學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情境,引起矛盾沖突,使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內容之間產生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不協調——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鼓勵合作交流,激勵學生共同探究。
所謂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使學生在相互討論分析的基礎上,能揭示知識規律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師要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
四、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
課堂教學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所以不能浪費時間。然而如果因此而剝奪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則會得不償失。要讓學生學會思維,不僅要給學生充足的材料,還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五、注重探索后的交流和反思。
在探究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與探索,探究出豐富多彩但有些是雜亂無章的結果。這些結果凝結著學生探究的辛苦,但卻有錯有對。小結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對于正確的、合乎邏輯的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對于錯誤的甚至是不著邊際的結果要巧妙地進行處理,注意保護這些同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決不能武斷的予以全面否決。要找出適當的契機給以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確信“我能行”。教師最終將規律性的結果準確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們對照自己的探究過程,從中體味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增強他們對知識奧秘探究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探究課教學模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361教學模式教學反思01-02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誦讀教學模式探究 (網友來稿)12-06
《觀察與探究》的教學反思09-09
科學探究的教學反思08-18
《貓》教學探究與反思01-02
《引入探究式教學》教學反思01-18
一堂生物實驗探究課教學反思07-04
生物教學中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7-23
教學反思案例三五三課堂教學模式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