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風吹字》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第十三課 風吹字
1 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好信息技術的熱情。
[智育目標]:制作文字被風吹動的效果。
[素質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與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利用Flash中對象縮放、旋轉以及透明度的設置,再利用動作動畫制作被風吹動的效果。
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絡、Flash MX軟件、演示效果
學生活動設計
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每個步驟的實質。
教學過程
1、新建一個電影,將層的名字改為"風"。
2、單擊"字符"浮動面板,設定文字的字體、大小和顏色等。
3、單擊"工具箱"中的"A",在舞臺中輸入"風"。
4、選中舞臺中的"風",把文字"風"轉成圖形元件(或按F8)。
5、再新建兩層,分別命名為"吹"和"字",并把對象轉換成圖形元件。
6、按住"Shift"鍵,選定這3個文字符號。單擊工具欄中的"排列"按鈕,設定好三個字在舞臺的位置。
7、在"風"層的第25幀處插入關鍵幀,把文字符號"風"移到舞臺的右上角,利用縮放工具和旋轉工具對對象進行操作。
8、單擊"顯示實例浮動面板"效果",選擇"Alpha",設置符號透明度為0%。
9、在"吹"層的第25幀和第40幀插入關鍵幀,在"字"層的`第40幀和第60幀處插入關鍵幀,利用縮放工具和旋轉工具設置關鍵幀處的對象。
10、在各層的各關鍵幀之間設置動畫為"動作"動畫。
11、按下"Ctrl+Enter"測試影片效果。
教學反思
要教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讓學生樂學、好學,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教學內容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能學好。教學動畫制作過程中,我用六年級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法,針對制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可能會出現的失誤一一講解,這樣學生練習時才能少出麻煩,使制作順利進行。同時“風吹字”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畫制作,使學生感到動畫離我們不遠,我們也能做到。
【六年級上冊《風吹字》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春風吹》的教學反思06-30
春風吹教學反思10-26
被風吹冬天的教學設計09-21
《春風吹》教學設計02-16
《春風吹》教學設計10-23
春風吹的教學設計12-14
春風吹的教學設計范文08-06
《寒風吹徹》教學設計12-11
《寒風吹徹》教學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