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讓學生樂學課程教學反思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為了所謂“快捷、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單純地追求升學率,我們心浮氣躁根本不給學生嘗試、探究的機會,也沒有耐心等待學生嘗試、探究,總覺得讓學生嘗試太慢、太浪費時間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不管學生會不會都要先講,然后讓學生做練習題,即使做練習有的老師也不放心,學生剛感覺有一點困難還沒有來得及探究、思考,老師就迫不及待地進行詳細講解了。學生沒有嘗試的機會,缺少學習興趣和動力。
由于教師講的過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和提高,同時也產生了思維惰性,遇到問題不努力探究而習慣于等待老師講標準答案。更為嚴重的是有一些教師為圖省事、節約時間、安全、大容量,而把應做的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改為讓學生觀看用多媒體播放的實驗課件、視頻,有的甚至直接在黑板上講實驗,剝奪了學生體驗和嘗試的機會。好多知識學生由于缺乏體驗和嘗試而無法真正理解、無法上升到理性認識、而只能死記硬背,為了考試能得高分而不得不反復進行枯燥無味的解題訓練,學生在課堂沒有快樂、沒有興趣,有的只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煎熬。
每當我看到一個個目光呆滯、戴著近視眼鏡的學生時,就想到人工飼養的老虎和籠子里的雞。當人們把這些老虎放回大自然時,發現它們生存能力極差,饑餓了也不能自己尋找獵物進行捕食,把小山羊趕到它們身邊,它們不但束手無策,反倒被小山羊追得四處逃竄;而籠子里的雞就更可憐了,不但吃什么、吃多少受人的控制,就連活動也沒有自由,根本就沒有獨立、自由覓食的機會。我也由此常常聯想到一個能自己動手吃飯的人卻偏偏不讓他自己動手吃飯而要由別人來喂他,這是多么可悲和無奈啊!上課講得過多的教師,無異于老虎和雞的飼養者和那個樂于給能自己吃飯的人喂飯的人!
讀了2011年13-14期《人民教育》邱學華老師的文章《請不要告訴我,先讓我試一試》及其他專家關于嘗試教學法的文章深受啟發和教益。使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造嘗試和體驗的機會,青少年活潑好動,嘗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嘗試還能讓學生積累足夠的感性認識為上升到理性認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開學,我也嘗試著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化學教學,每堂課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后,就出示教學目標和有關問題、練習題,然后讓學生自學教材和有關參考資料,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嘗試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鼓勵他們相互間討論,對于學生討論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再進行點撥、講解。
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造嘗試、體驗的機會。例如學生能自學的就讓學生自學,學生能講的內容盡量讓學生講,應該演示的實驗教師就保質保量地進行演示,學生能做的實驗就努力讓學生自己做齊、做足。學生有了嘗試的機會、有了親身的體驗、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了表現的舞臺,真切地感受到化學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就更加樂意學習化學,學習化學就更加興趣十足,極少有上課打鬧、睡覺的了,成績也得到了穩步提高。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嘗試!嘗試──讓學生樂學!
【嘗試讓學生樂學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樂教與樂學--語文教學嘗試(網友來稿)12-05
《米芾學書》課程教學反思06-14
《丁丁學寫字》課程教學反思01-02
樂學善學班會反思09-14
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反思05-31
《香菱學詩》課程教學反思06-09
2020大學課程教學反思10-30
嘗試讓學生主動學拼音教學論文05-08
心理教育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嘗試論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