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加、減法的互逆關系,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重新修改了教學設計,然后在071、075班授課,效果比以前好很多,學生掌握情況大有好轉。在這個上課、評課的過程中,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感悟很多,現在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計算教學依賴于情境的片面認識。
我片面認為,計算教學離不開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符合新課程的新理念。可是有的課堂上情境設置是牽強附會的,有的純粹是為了引出算式,經過一番不著邊際的“看圖說話”,等到從情境引出算式,已經花去了10多分鐘時間,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在最初上課時,我引入準備鋪墊:
請看第一個算式,填寫其他三個算式的得數。
45 + 56= 101 56 + 45=
101-56= 101-45=
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這個有效平臺,讓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發現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后,又設計了小同學和媽媽去買運動服和運動鞋。學生本已調動了思維的積極性,又被我引入生活情景中去,導致思維的斷層,降低了課堂的連貫性,導致教學效果不好。二次上課時,我去掉生活情景的創設,直接回歸計算教學的.本質,教學過程一氣呵成,效果要好很多。
二、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學生持續性發展。
“所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因此,教學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學得好不好或收獲大不大”。
在備課初期,我僅僅關注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沒有思考《加法的驗算》對于學生后續學習有什么密切聯系,導致課堂設計處于第一層次教學,沒有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修改之后,我就填括號里的數發展到方程的解法,還笑稱帶孩子們坐“坐飛機”,三年級的孩子就做五年級才學的內容。小家伙們很興奮,一下就掌握了。數學學習很有成就感,課堂氣氛熱烈。看來,乏味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沒有深鉆教材,優化設計整堂課的教學而造成的。
三、自身的素質還有待提高。
如板書的工整性,教學語言組織…很多方面我還有待改進。
總而言之,縱觀目前的計算教學,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扎實有效和發揚課改初期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要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學生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實有效的理性計算教學。
【《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的范文02-05
《加法驗算》課程教學反思07-01
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三篇07-15
《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8篇04-13
《加法的驗算》說課稿09-09
《除法驗算》的教學反思06-23
《除法驗算》教學反思11-23
除法驗算教學反思08-08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