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過程與設計及反思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溫故而知新。
1、復習詞語:“撿石頭”游戲。
2、寫生字(隆、塌、掙、噴、缺、純、冶)
(1)共同點;(2)該注意哪些地方;(3)范寫“噴”;(4)生練筆;(5)評議
【設計意圖】:課始,我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們延續第一課時學習《女媧補天》故事的余韻,當一回“女媧”,讀對課件中“石頭”上的詞語就能撿到“石頭”去補“天”了。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又和課文內容密切聯系。第一環節除了復習詞語的讀音,還直接將詞語中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用紅顏色突出,用于第二環節的生字學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優化了課件資源,并順利完成由讀到寫的過渡。我精心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類,這節課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寬(“缺”字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共同交流,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識字寫字。
3、師引讀,復習第一自然段。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生接: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處是洪水。許多人——生接:被火圍困在山頂上,還有許多人——生接:在水里掙扎。)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教師的引讀,讓學生加深對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體會,為下文學習女媧不怕危險,冒著重重困難把天補上的過程作鋪墊。
(二)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一)、學習女媧補天的過程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女媧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2、反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生:女媧向雨神求雨來滅火。
師:很好,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嗎?
生:求雨滅火。
師:還有呢?女媧還做了什么?請你學著像這樣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思考,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體內容有了總體的把握。經過“輸入”與“輸出”這兩個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獲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學生分別用四個字來概括女媧所做的三件事,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三件事,具體寫了哪件事?
生:尋石補天。
師:那其它兩件事就是(略寫),現在請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媧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求雨滅火,造船救人的。誰來讀?
一生讀。(因為緊張讀得不夠流利)。鼓勵之后再請一生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出難過了,但還沒讀出著急來。
師:哦,你覺得還要讀出著急的語氣,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真棒!能把“立刻”換成其它詞嗎?
多生:立即、馬上、趕快、趕緊
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體會女媧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時的心情,接著請學生把體會到的展示讀出來,然后請其他學生評價,結合自己讀中的體會,聽中的收獲,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通過“讀-聽-說-讀”的環節來進一步升華自己的感悟。在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對語言點進行訓練,如給“立刻”換詞,通過舉一反三,既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體會,又積累了詞匯。
4、重點學習三、四段:
(1)師: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也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尋石補天),補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生:不容易。
師:請讀課文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
交流一:生:我從“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體會到女媧不顧危險去補天。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從“決定”一詞你們體會到什么?
生:女媧很堅定,下定了決心。
全班讀。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可以看出女媧很辛苦。
師:特別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
師:你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師評:從她的朗讀中老師還體會不到女媧很辛苦,誰再來讀一讀?
再請一生讀。
交流三:生:我還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媧特別辛苦。
師:咱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讀文,邊讀邊畫邊標注,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課堂中讓學生實踐這個學習方法并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接著讓學生來交流收獲,雖然注重談感悟,但仍以讀為主,在“讀-悟-讀”中學習、內化。
(2)師:你們能想像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嗎?
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一:我覺得女媧可能會先去森林,可能會遇到野獸,被野獸咬傷或者抓傷。她還可能會去海邊,遇到鯊魚或者被海藻給纏住。
師:她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生還未考慮清楚,先請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純青石,找不到后來到荒漠,她當時已經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邊,在泉水中竟發現了純青石。
【設計意圖】:通過挖掘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想像女媧在尋石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間很大,但通過三個提示使他們的想像更有針對性。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既保證了全班的參與,又使通過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維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過想像、交流、分享,讓學生對女媧不怕危險,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的奉獻精神和善良勇敢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師:女媧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純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讀,指名讀。
師:老師發現你把“終于”這個詞讀得比較重,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女媧歷盡千辛萬苦,經過長時間的尋找,終于找到了。
師:“終于”一詞表示經過一個艱難的過程,最后達到目的。你能用“終于”來說一句話嗎?
兩生造句,師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將文本理解和語言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是語文課文學習的最終目的。
(3)默讀第四自然段,畫一畫表示女媧煉石補天時動作的詞語
A.反饋。(挖、放、冶煉、裝、端、對準、潑、補好)
B.談體會。
師:這些動詞用得好不好呢?為什么?
生:用得好,用詞很準確,(除了用詞準確生動,你還體會到什么?)寫出來了女媧補天很辛苦。
師:這段話運用了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得這么具體、生動。平時我們寫作文也用上這樣的寫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寫得更具體、生動、吸引人。
兩生反饋。
C. 同桌讀。(師:同桌之間讀一讀吧,體會作者是怎用運用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女媧補天教學過程與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反思性教學的實驗設計及過程01-02
教學反思的過程07-04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1-04
《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06-30
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02-20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7-01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6-22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6-13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