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范文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凝煉,感情真摯
可由于課文所寫故事離生活較遠,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在上課開始,先結合圖片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
二、注重體現字、詞、句、篇的訓練
我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如:對“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并說出比喻意,然后再聯系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說法,并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并通過理解重點句子而牽一發動全身,使學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三、提出的問題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時,我提出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這一問題把整段的內容都概括了出來,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學課文。通過討論學習,把小金花的特點分析的很透徹。
四、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有個別讀,有齊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與大娘話別的情景時,我采用了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是全文的重點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學,這種“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他們讀書的方法。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10-02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11-29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反思06-11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反思07-04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反思06-29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6-13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6-07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反思07-30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7-30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