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一種分析教學技能的技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海睡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1
《大海睡了》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全詩八行兩句話,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教學這首詩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夜晚大海的美麗與安靜,并且通過學生的朗讀來再現情境。但是,反思這堂課,最大的不足在于:流于形式的朗讀無法入情入境,偏離目標的內容無法深入淺出。經過老師們的指導點撥,由這堂課我也得到了一些啟發。
一、形式回歸內容
“內容與形式”是一對哲學范疇,如同物質決定意識一樣,內容決定了形式,沒有內容的形式是空洞的,無效的。雖說內容要通過形式表現出來,但是這個變現出來的形式還是要為體現的內容服務的。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朗讀應該是貫穿始終的,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檢驗學生是否體會到了夜晚大海的靜謐。因此我設計了很多形式的讀,有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同桌互讀等等,“讀”的確是在這堂課上落實到了,但是正如査老師說的:這么多形式的讀,到底是否有效呢?細想下,自己花在紛繁雜亂的“讀”上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為學生創設的正在睡覺的大海的情境的時間。而這個睡覺了的大海的情境創設才是這堂課的關鍵,如果學生沒進入到這個情境中去,那再多的讀也只是重復的沒有層次遞進的朗讀,是無效的。學生剛開始由于沒進入到這個安靜的情境中,朗讀不到位是正常的,這就需要我一句一句地與他們共同解讀學習,帶他們去往課堂需要的情境。比如在教授第一句: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覺了這句話時,簡單通過ppt對比展示白天和夜晚的大海,讓他們體會大海睡覺時環境的安靜,這是不夠的。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語文學習的關鍵還是要回歸課本內容,抓住關鍵字詞,就是在徐老師給我指導時提出的抓住“鬧”、“笑”兩個字去展開第一句的教學,這樣回歸了課文內容,會讓學生更容易親近課文,走進情境。而我多種形式的讀,卻沒有生成一個內容基礎,學生的水平只能在原地打轉,得不到提高,更談不上讓朗讀有效了。
二、內容回歸目標
本堂課要完成的重點目標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走入詩的意境,體會夜晚大海的靜謐。這是一個大目標,需要一個個小目標螺旋遞進。這首詩一共就兩句話,那就要在理解完每句話的基礎上將目標推進。由于我上課語速偏快,教師用語缺乏簡練,留給學生理解、想象的空間比較狹窄,再加上語言偏向理性,誠如蔣老師的評價:語言不夠童趣化,我的學生可能在共同學習完兩句話后還不能進入到那個靜謐的夜晚,大海已經睡覺了的情境,他們的想象無法發揮出來,眼前浮現不出詩中營造的.意境,那這節課的目標自然沒能達成。目標是要學生有一種情境體會,而我的教學內容卻沒能為這個目標做很好的鋪墊。
反思下來,這堂公開課還是比較失敗的。但是,有句話說的好:若是成功,便是精彩;若是糟糕,便是經歷。經歷多了,經驗足了,提高課堂教學還是指日可待的,反思過后還是會信心滿滿地期待下次公開課。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2
上周三上了第9課《大海睡了》,全詩共8兩句話,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課文還配有一幅插圖,再現了詩句描繪的優美意境,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學生基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明他們對詞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朗讀又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動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大海夜景,一個“讀”字應該貫穿始終。但強調讀,不等于盲目地多讀,什么時候讀,是讀一段還是讀幾句?采取什么形式讀,讀出什么樣的語氣?都始終從教學目標出發,以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
具體做法: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從而讀流暢整首詩。接著,通過指導看圖,引導學生在學會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同時感受大海夜晚的寧靜和美麗,然后通過讀書把這一份感受表達出來。在想像中指導朗讀,理解字詞,在朗讀中對照畫面,體會詩境。最后做到熟讀成誦。
語文學習不等于學習課文,因此,對課文的教學也不應僅僅局限在課文本身,要盡可能地拓寬開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本首詩描繪了“大海睡了”的美,那么,“大海醒了”的景象該怎樣用詩的語言來表達呢?我只是作為引導者拋出一個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想象討論:學生思維火花不斷閃爍,在語言運用的同時領略了大海不同情態的美。而交流的過程更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本課亮點:在引導學生感悟“她抱著明月,她抱著星星”這兩句時,孩子們提出了疑問,因為平時在生活中都是媽媽抱他、爸爸背他們的,而且孩子們認為大海非常的廣闊更像爸爸。于是我引導我又引導他們看圖,并且理解大海媽媽有兩個寶寶呢,抱著月亮寶寶背著星星寶寶。后來班里有位小朋友舉手說:“老師我想明白啦!我覺得白天的大海波浪翻滾而且又有大風像爸爸,而晚上的大海很溫柔很安靜更向媽。。”這個答案立刻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認同。我也覺得這個孩子的回答很精彩,我夸他像個小詩人,并鼓勵他寫寫白天的大海。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3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大海睡了》,說實話,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首小詩,它的精致、它的恬靜,都讓我愛不釋手。但是光我自己喜歡不行,得讓孩子們喜歡呀,于是我反復讀著這首小詩,反復斟酌這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怎么讓孩子們走進詩歌所描繪的那個情境,是我這堂課教學的關鍵。經過反復斟酌,我決定采取情景教學法,用音樂渲染情境,用朗讀體驗情境,用畫面感知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和諧統一。
課一開始,我先出示一幅畫面,藍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然后引導孩子們交流,你來到了大海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這幅畫面喚起了學生的生活回憶,他們暢談著大海,那份喜悅溢于言表。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于是我及時把它遷移到這節課的學習上來,我說:“大海是那么漂亮,那么有氣勢,可你見到過大海睡著時什么樣嗎?”學生都搖頭,我接著說:“有一位詩人就用優美的文字寫下了大海睡著時的情景,我們快來讀讀吧!”學生趕緊拿起書讀了起來,一邊讀著,我一邊觀察孩子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被深深吸引了。于是,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著孩子們一起走進文字,去感受大海睡著是的樣子。我們一起體會大海睡著時的感覺,在朗讀中品味這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朗讀的同時,孩子們感受著自然界的美好。我引導孩子們想象,除了月亮,大海還是誰的媽媽?大海的夢也一定是美的,你說,大海會夢見什么呢?大海媽媽睡著了,風兒、浪兒為什么不笑了,不鬧了?
學生在美好的意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也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著童話般的大海。孩子們醉了,我也醉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沒有讓學生去分析、解釋詞句,而是讓他們走進這個美好的意境去自己體驗,感悟詞句所描繪的畫面,感悟詞句表達的意思和意境,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這就是體驗學習語言,而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分析語言,還給了語文學習的本色。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想,這節課給了我很好的啟示。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12-26
大海睡了的教學反思07-22
《大海睡了》的教學反思12-13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01-02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07-29
《大海睡了》課后教學反思06-12
《大海睡了》優秀教學反思10-26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15篇04-07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3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