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12 11:59:5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篇一

  《數的順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的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在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寫百數表時,因為學生已經有了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所以我讓學生去獨立填寫,從而形成100以內數的順序的鮮明表象,為進一步加深對各數的順序的記憶,也為理解和探索百數表的排列規律打下基礎。

  二、通過對百數表橫、豎、斜各方位的觀察,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幫助了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征,即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這一特征顯得尤為突出,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盡量設計得形象、直觀。

  這堂課我感覺學生比較活躍,效果較好,但是時間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觀察這一環節花費時間太多,后面有2道習題沒有完成,以后教學時要注意適當控制。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篇二

  《數的順序》這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填寫“百數表”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增強數感。

  所有曾經教過這一課的老師都深有體會,這課的內容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較難,由于一年級的孩子還不能用完整又流利的數學語言表達,而這節課中百數表的規律又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并會和同伴進行交流。“試一試”中的“田字框”和“十字框”更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需要通過好幾節的訓練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弄明白。

  為了突破難點,在備課時我曾經有兩種思考:一種是讓學生先橫著填3行,引導學生就觀察這3行,找出橫行,數列的規律,然后再根據發現的規律去填寫表中剩下的數。這樣思考是為了讓學生能先發現表中一部分的規律再推廣到整張表格,同時又分散了“試一試”的難點。還有一種思考就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學過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最后運用規律來完成“試一試”。考慮到因為是上公開課,如果按第一種設想去實施的話,整節課堂會很松散,不緊湊,層次不會很清晰,而且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也難以預設,擔心自己難以駕馭,在數字沒寫全時就讓孩子找規律,不知道是否提高了教材的難度。于是就選擇了最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

  在這節課上,我引導學生先橫著選幾行讀一讀,發現每一行的前9個數的十位都不變,個位依次多1。再利用這個規律進行相應的練習。然后讓學生豎著選幾排讀一讀,找出豎排的規律:每一排個位不變,十位依次多1,隨后也進行了相應的練習來強化對規律的認識。最后再讓學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規律。等發現完了規律以后,和學生一起用“魔力框”到百數表里框一框,再完成“試一試。”整節課上下來,我自己感覺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清晰,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識規律,孩子們在觀察,發現,交流的活動中慢慢加深了對百數表的認識,從對數的單純的讀寫提升到每一個數在百數表里的位置。在課上,孩子們的思維比較積極,活躍,大家學得很愉快,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特別是在出示魔力框后,他們自己動手去框,去讀,去思考,這樣的過程讓所有的孩子手、眼、腦一齊發揮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可能在發現規律的環節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能夠全部完成,學生練習的還太少,沒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篇三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尋找100以內數目表的排列規律,進一步鞏固數的含義、數位、數的讀與寫等知識;難點是幫助學生了解數的順序,掌握一些排列規律。根據教材的編排思路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為了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對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更加明確,我安排了“課前準備”和“兩觀察兩利用”來完成教學任務。

  1、課前準備。課前先布置學生閱讀課本,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模仿學。

  2、“兩觀察”的第一次觀察是沒有填完整的數目表,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去觀察,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有了這種愿望,學生就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在興奮活躍的氣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寫。第二次觀察是在學生填好數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進行思考,使學生感到在這張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數學知識。

  3、“兩利用”是在“兩觀察”之后進行的。一是利用數目表找數,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知道數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和數的組成來比較大小,使學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4、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本課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環節采取階梯式的辦法,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掌握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課重點,尤其在學習例8時,引導學生由“看圖→說數→比較數的大小→說比較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體會比較數的大小方法的多樣性,這是階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據例8設計練習,目的是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比較數大小的方法。第三步是猜數游戲。這是階梯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本課知識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篇四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的教學是在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是在學生學過讀數、寫數之后,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從中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不但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教學目標要求①知識與技能:學生經歷推理論證的過程,能清楚地了解數的排列是有順序的。學生經歷觀察、驗證等活動,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②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探索、合作、交流、評價”等方法進行開放性有序實踐活動。從不同角度觀察百數表的排列,從中發現排列規律。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積極探索數學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態度,初步培養數感。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為了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對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更加明確,本課我安排了 “兩觀察兩利用”來完成教學任務。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模仿學。

  “兩觀察”的第一次觀察是沒有填完整的數目表,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去觀察。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有了這種愿望,學生就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在興奮活躍的氣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寫。第二次觀察是在學生填好數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進行思考,使學生感到在這張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數學知識。 “兩利用”是在“兩觀察”這后進行的。一是利用數目表找數,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知道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和數的組成來比較大小,使學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并充分利用課件和教具,用100以內數目表和兩張放大的計數器等,來幫助學生了解順序,掌握規律。因為學生對數字間的相互聯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學中學生只要利用學會的方法對重排的數字進行推理論證,就能形成結論,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本課還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這一環節采取階梯式的辦法,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掌握方法,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課重點。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習例8時,引導學生由“看圖→說數→比較數的大小→說比較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體會比較數的大小方法的多樣性,這是階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據例8設計練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探索、自已發現規律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僅起牽線搭橋的作用,學生是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學會推理論證、發現規律,掌握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沒有老師的羅嗦,又沒有學生的死記硬背,有的只是自然接受和興趣盎然,學生的學習情況非常令人滿意。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一是有極少數孩子還不適應這種形式,不能積極的投入到情境中,還有待于老師的繼續引導。二是本節課的練習題設計的少了一點,沒有達到完全鞏固的程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加深對鞏固練習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精而全,達到預期效果,加強自身的語言表達規范化,讓每一節課上得更精彩。

【數字的順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09-06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09-05

數的順序的教學反思06-12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10-28

《位置與順序》教學反思01-09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09-06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09-05

數字教學反思05-13

數位順序表教學反思11-26